第379章 世宗實錄(二)

二十三年,三月,帝起駕北行,初五過鐵門關,曰:“鐵門關阻大軍多日,然國朝依舊掃滅北地,非地理不利也,實乃地理不如人和。”

十五至遼陽,恰其境內鐵礦建設,帝親臨,見多有蒸汽機,贊曰:“機器之利,千百倍於人力,此間鐵礦皆以機器開採,產量或抵一國。”旋即,賜名鞍山鐵礦。

四月,隴右定,劃甘肅、青海二路以治。

五月初八,入四漢路,見人人著漢服說漢話行漢禮,龍顏大悅。

十八,靖王陳總督宜中渡海來見,帝責之曰:“五月風浪起,若遇不測,悔之晚矣。”

宜中答曰:“臣久不見天顏,日日掛念,今聞陛下駕臨四漢路,僅僅一海之隔,豈懼區區海浪哉?”

念及靖王追隨之功,帝留之伴駕。

七月,至永明城,見其繁華,帝嘉許之,並勉勵各級官員努力,儘早使其人口破二十萬。

八月,北地轉寒,帝至五國頭城(佳木斯)駐蹕,有蒙古族部落長進美女,帝納之,各部因此安心。

二十四年,三月,甘肅總管府上奏,獻地形圖並請建嘉峪關以防備西域韃虜來犯,帝曰:“國朝武力磅礴,西域各國部落當懼怕王師進擊,豈敢來犯?

于山建城牆大可不必,只需當道建城,為以後出擊西域之基地。”

四月,帝入黑龍江,順流而下,過樂浪古隘口入鯨海路,總管唐珏迎駕,呈地瓜燒。

帝嘗之,贊曰:“此酒最利禦寒,可為貢品。”遂賜名迎駕貢酒。

唐鈺至任上,建二港口以利捕鯨,鯨海路因此繁榮,然人口稀少且分佈不均,發展緩慢,唐鈺請遷國內無地少地百姓北上。

奏曰:“北地冬季漫長,確實苦寒,然田地肥沃,雖只一季,然地瓜畝收十石,麥兩石,豆三石。

鯨海路戶僅十一萬五千,戶均耕種二百畝,遷來者比照此數授田,並給牛馬各一。”

帝准奏,並令有司明發天下。

六月,入黑水路。

黑水路,因唐時黑水都督府轄地而得名,治所黑龍江出海口之永寧城,總管蕭明哲迎駕,獻白熊,帝欣然笑納,令轉運回京,設奇獸園供百姓觀看。

黑水路囧困如鯨海路,蕭明哲請遷民,所給田地倍數於鯨海路,並奏請減稅一成,帝準之。

七月,李庭芝自骨嵬島覲見,見其身體康泰,帝歡欣鼓舞,置酒以待。

因李相德高望重,追隨北上定居骨嵬島者十萬有餘,兵精糧足,骨嵬島輕易平定,東海蝦夷島連帶平靖,東海始稱安穩。

李相請辭,帝不準,強留月餘方放歸國。

九月,至外興安嶺巡幸各處軍寨,十月迴轉永寧城。

二十五年六月,帝至和寧城,蒙古十萬眾圍城,上將軍謝先文一網打盡,為首者皆誅,附從者分散流放,草原始安。

九月,帝回京,恰南洲艦隊迴轉,陳翌覲見,獻俘虜洪君詳以下百三十三,因其在南洲燒殺搶掠惡行無數,皆殺之。

陳翌又獻海路、航海日誌、南洲土著十對,袋鼠袋熊各十對,帝以東洲艦隊例給賞。

二十六年二月,帝欲巡幸雲南,內閣以耗費太大而否決,帝不滿,拒絕臨朝,然內閣賢能,國事井井有條。

五月,林桂芳平吐蕃回朝覲見,授大將軍銜。

內閣撥吐蕃東部歸四川,北部歸青海,餘者劃分兩路,東名朵甘路,西為烏思路,帝準之。

六月,詔陳宜中回朝。

七月,天文臺工程啟動,張易總管,郭守敬副之,其工程計劃十年,由極北至南洲,共建五十八座。

八月,北海運河工程勘探啟動,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