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天下無敵之關鍵

“答剌麻八剌放棄關中漢中,往西而去……”趙昰放下奏摺,輕笑出聲。

“父皇何故發笑。”趙勝問道。

趙昰反問道:“易地而處,你會如何?”

趙勝回道:“我會血戰一場,最起碼等某處關卡被紅坡後再走,免得下次遭遇無心再戰。”

“不錯,沒在軍中浪費時間。”趙昰誇了一句。

直接跑路,當然是儲存了實力,但是對民心士氣是暴擊,下一次遭遇能發揮出幾分戰鬥力,真不好說。

“父皇。”趙勝忍不住問道:“昨日我與同學辯論,關於王師何以能夠屢戰屢勝的關鍵,有認為是因為武器,有人認為是父皇聖明,還有的認為國朝良將多,我覺得都對,卻不全,父皇可能為孩兒解惑?”

“嗯,當然是因為你爹聖明。”趙昰笑道:“想當初剛剛登基,立刻清除大戶重分田地,收攏了民心。

自古以來,所謂的民是貴族,是豪強士紳,田間地頭、作坊工礦裡的人都是不算的。

這是皇帝治國之大忌。

農民,天下八成人口,誰獲得他們支援,誰就能戰無不勝。

你可以研究歷次戰例,但凡鬆口氣就戰敗,我們都堅持下來了,因為軍兵知道,他們敗了,家人立刻重回水深火熱之中。

而百姓為自己耕種,總是不遺餘力的,不管是收入官府還是留存農家的,糧食就在哪裡,如此國朝糧食不缺。

兵精糧足,天下無敵。

所以伱當皇帝后,一定要記住,儘量給農民實惠。

如今國朝科技快速發展,又產生了一個新群體,那就是工人。

假以時日,工人或會佔據總人口的兩成甚至更多,而且他們擅長分工協作,比農民更有組織性,是很值得收買的群體。”

趙勝暗暗記在心中,又問道:“父皇,若以馬軍追擊,極有可能留下答剌麻八剌,為何不追?”

“國朝首要任務是恢復中原,蒙古西遷,有利於此。

這二十年,戰火連綿,國內人口幾無變化,二十年後,努力使人口翻倍,到時候正好西征。

蒙古人給了現成的路線,跟著走過去就好了,而且還能有一些漢化的基礎。”趙昰回道。

趙勝點點頭,忽然皺起了眉頭。

總感覺皇帝老子想撂挑子,恐怕只是因為太子還小才不能得逞。

看著大兒子陰晴不定的臉色,趙昰頗覺好笑,剛要調戲幾句,虞集進來,道:“啟奏陛下,兩浙路急報,七月初六,兩浙路沿海地區遭遇特大暴風雨侵襲,多地海潮倒灌,風災尤重。”

“什麼?地方官府在幹什麼?”趙勝跳了起來。

“稍安勿躁。”趙昰瞥了一眼大兒子,說道:“天災,非人力所能阻止,當務之急是組織救援。”

“父皇,該如何做?”趙勝問道。

“令御史中丞陳櫟為賑災大使,督查賑濟與重建事。”趙昰下令後,又對大兒子說道:“你和你姑姑一起去撫慰災民。”

“孩兒領命。”趙勝躍躍欲試。

“別急。”趙昰說道:“到了災區,聽從劉君輔安排,勿要擅自主張。”

“父皇放心,孩兒一定記得。”趙勝應下。

聖旨下達,陳櫟領了節杖,帶著大長公主與太子沿運河南下。

歷史上,陳櫟隱居鄉里,元庭開科舉,地方強令其參加而不得,如今,從國史院編修到御史中丞,川為官場美談。

就在他帶著太子南下時,台州城裡,兩浙路總管劉君甫一個腦袋兩個大。

沿海被海水衝擊,房舍倒塌,百姓流離失所,多有死難者,那些沒有被水淹沒的地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