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5年春,尼布甲尼撒二世率軍西進,攻取敘利亞。

卡赫美什是西進敘利亞的必經之地,而埃及在這裡駐有一支軍隊(其中一部分是希臘僱傭軍),並與亞述帝國的殘餘結盟。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軍隊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此城,戰鬥十分激烈。

結果埃及駐防軍被徹底殲滅,城市亦變為廢墟。

這一結果不僅為尼布甲尼撒二世開啟了通往敘利亞的門戶,而且實際上是把敘利亞巴勒斯坦交到了他的手中(卡赫美士戰役)。

公元前604年8月,老國王那波帕那沙爾死去,正在敘利亞鞏固勝利成果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立即回到巴比倫繼承了王位。

公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軍向埃及邊界推進,同埃及發生戰鬥,雙方損失均很慘重。

公元前598年初,他又遠征阿拉伯,目的是要控制經過阿拉伯的隊商道路。

公元前595年12月-594年1月,巴比倫尼亞發生軍隊騷動。

尼布甲尼撒二世殘酷地鎮壓了騷動,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密謀的參與者被送上以國王為首的軍事法庭,他們被控背叛國家,破壞對國王的誓約而被判處死刑,其財產亦被沒收。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二世鼓動腓尼基與巴勒斯坦起來反對新巴比倫王國,以達到由埃及控制這一地區的目的。

這些地區的一部分倒向了埃及。

這時,米底同新巴比倫王國的聯盟出現裂痕。

為防米底入侵,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西帕爾以北築了一道長城,橫越兩河流域平原作為屏障。

不過,由於米底另有強敵,因而與新巴比倫王國的矛盾未曾激化。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再度進軍巴勒斯坦,圍困了耶路撒冷。

埃及拋棄了倒向自己一邊的謝德基亞。

耶路撒冷被圍一年後城破,城市遭到大肆搶劫和嚴重破壞,大部分居民被擄往巴比倫尼亞,史稱"巴比倫之囚"。

由此,新巴比倫王國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統治鞏固了下來。

尼布甲尼撒二世雖將大部分精力用於對外征戰,卻未忽視國內建設。

他注意發展經濟,在尼普爾附近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水池,使很多河渠流往這裡,在乾旱時可調節水的分配。

他注重巴比倫的城市建設,使該城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商業中心。

城市有豪華的宮殿、著名的"宮中花園"、以及馬爾都克神廟、伊絲塔爾女神神廟、巴比倫塔樓等著名建築。

在他統治時,巴比倫城修有兩道圍牆和一道護城河,城門裝飾華麗,成為一個堅固的軍事堡壘。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期,王國處於極盛階段。

奴隸制經濟有較大發展。

奴隸廣泛用於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剝削奴隸的方式有新的變化,奴隸可代主人經商,可以租種主人或第三者的土地,甚至可以同自由民訂立契約,但其人身隸屬關係並未改變。

神廟經濟中大量使用奴隸,神廟奴隸(喜爾庫)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

神廟擁有大量地產,並經營商業和手工業。

大奴隸主階級分為軍事貴族和商人僧侶兩大集團。

僧侶集團勢力強大,首都巴比倫城的馬爾杜克神廟僧侶在諸城神廟中居領導地位,是新巴比倫王國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代表軍事貴族的那波帕拉薩和尼布甲尼撒二世均大量營造神廟,以爭取神廟僧侶的支援。

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空中花園",後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