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田”落入“下丹田”,最後於“下丹田”中匯聚,三方“丹田銅壺”之中實際上也有萃取,壓縮的陣法,隨著液體青銅的滴落,液體青銅之中的靈氣也被銅壺上的陣法萃取,煉化,壓縮,最後形成一顆顆“靈丹”,真正意義上的“靈丹”,由靈氣壓縮而成的“靈丹”。
經過煉化之後,靈丹之中的靈氣純粹而柔和,無論是凡人還是修士,吃了之後都能省下煉靈氣化元氣的水磨功夫。
而第二天子時,“下丹田”會與“上丹田”相互交換,象徵著氣歸丹田,氣機流轉,執行周天。煉製成型的靈丹卻會順著鼎內留下的出口落在鼎身下方用來承接丹藥的容器之中。
鼎身有三足,非龍非獸,乃取三足金蟾之象,金蟾自古以來便是吞氣之功,尤其是三足金蟾更是金蟾之中的異種,月宮之中的月蟾便是三足。
而在內丹修行之中,三足一是象徵著“三才”,三足乃是象徵著此鼎以天地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二則是象徵著“三寶”,也就是精氣神。
三則是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足象徵著造化之功生生不息。
四是在內丹修行法門之中,要吞吐日月精氣,採煉體內金汁玉液,金蟾善於吞氣,內丹道著名的法門《釣蟾吞氣法》便是以金蟾吞氣之象為參考的。
且在內丹修煉中,“蟾光”常用來比喻修煉時出現的性光或金丹初成的景象,被視為體內真陰充盈,可以與真陽交融的吉兆。
而第五點則是最重要的一點,取三足是因為它足夠穩定,這鼎不用煉丹之時,多是漏刻之用,為了保證漏刻之中的液態青銅可以正常的流下,必須要保證鼎身的穩定,故而取了三足。
三足蹲踞於象徵“地戶”的玄色玄武岩基座上,穩如磐嶽,負鼎承天。鼎口邊緣,鑄有“十二時辰神將”環衛,如衛道兵,拱衛中央一尊微縮的“子午圭表”。
當然,這十二時辰神將並不是洪荒本源世界至高天庭之中的六丁六甲,而是未來秦牧要以天干地支為號敕封的十二位道宗神祇,日月陰陽為首,十天干為輔,共築十二地支之名,以天干地支紀年法與十二時辰之名號掌控時間之精準。
鼎蓋則雕琢成“九重星穹”,中央開孔,垂下晶瑩的“刻箭”,乃是用來指示時間的浮標,其形細長,直指鼎腹深處受水壺的刻度,如“玉液金波”,量度光陰流轉。
整尊鼎器靜置抱朴院的正中央,古樸蒼勁,不飾浮華,卻自有一股爐養乾坤、壺藏宇宙的玄奧道韻,儼然一座微縮的天地丹房。
當其運作,液態青銅自星穹蓋孔順著刻箭滴落髮出清脆卻又圓潤的“嗒…嗒…嗒…”之聲。
液態青銅落下,清泠如玉珠墜盤,在抱朴院中迴響,讓人可以靜心凝神,不墮迷障。此聲非僅計時,在修行者耳中更是那“水火交媾”之微音,每一滴落,都似坎離既濟,陰陽二氣在無形的“爐鼎”中媾和,是烹煉大藥的火候具現。
也是那“河車運轉”之節律,水滴勻速,如真意導引內炁,沿任督二脈流轉,一刻一迴圈,應和著體內小周天的搬運。
同樣也是那“玉液還丹”之倒計:刻箭隨液體青銅浮升,刻度漸顯,如同金液在丹田凝聚、大丹將成的過程。滴水穿石,時光累積,正是“攢簇五行”、“七返九還”的漫長修行在器具體現。
其上“天罡步鬥”之刻度,十二時辰神將、八卦方位、圭表日影,共同構成一個微縮的天時羅盤。觀鼎而知時辰,便是順應天罡,把握修煉、齋醮、採氣的玄機。
此鼎,是度量光陰之器,更是內丹煉養思想的具象圖騰。它將無形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功,外化為有形的滴水刻箭,將浩瀚宇宙的星辰運轉、四時更迭,凝縮於方寸丹鼎之中。鼎鳴水滴,便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