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人的口中,袁綿侯、李補之二人好歹聽出了一個大概。
這些年來,北方各地連年戰亂,人口大減。
及至於張敬軒獨佔蜀地之後,殺戮成性,人口更是十去其九。
隨後,在金陵新民朝廷的有意推動下,湖廣填川蜀,贛省填湖廣,大規模的人口移動,導致蜀、鄂、湘、贛諸省,一時間都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局面。
偏偏在這個時候,金陵新民朝廷又積極推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工礦貿易發展,僅各地兵工廠、鋼鐵廠等官辦企業,便吸納了數十萬精壯勞動力。
而隨著寶島巡撫張詩興率領寶島水師,南征呂宋,並從閩省組織了十餘萬貧苦民眾前往呂宋開拓定居,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再蠢笨之人,也意識到大周腹地精壯勞力的短缺,怕是在未來三五年內,都很難得到緩解了。
這些鄉下地主、土財,為了確保自家名下的田地有人耕種,不必白白地拋荒在那裡,也只能親自出馬,到處招募長工、佃農了。
在這種情況下,長工、佃農的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至少養活一家老小沒什麼問題了。
“此乃盛世之像啊。”袁綿侯、李補之二人齊聲讚歎道。
過了幾天,兩人來到武昌府,準備在這裡乘船東進,直達金陵。
不過,從長安到武昌,一路上長途跋涉,縱使袁、李二人乃武將出身,體力不俗,卻也有些撐不住了,他們倆便打算在武昌城中歇息一陣,等體力恢復了以後再說。
“年歲不饒人啊,這些天連續趕路,身子骨都有些吃不消了。”袁綿侯朗聲笑道。
“我看這個主意不錯。”李補之點頭贊同道,“要知道,我們倆各自割據一方,在西北生活這麼多年,對於金陵新民朝廷治下的一系列新情況、新事物,還缺乏深入瞭解。不妨趁著這個功夫,在武昌城中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也免得去了金陵以後,被那幫缺德的小人們所嘲笑,罵咱倆是偏僻鄉下來的土包子。”
暮春時節,和風輕拂,袁綿侯和李補之二人騎著馬,緩緩踏入了武昌城。此時的他們,已褪去了往日將軍的戎裝,換上了一身樸素的常服,面容中少了幾分戰場上的凌厲,多了幾分對未來的期許與好奇。
一路南下,他們沿途見證了諸多新奇的景象,而武昌城,這座長江之畔的繁華重鎮,更是給他們帶來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驚奇。
二人初入武昌,只見城內街道寬闊整潔,行人熙熙攘攘,店鋪林立,招牌琳琅滿目。吆喝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一派熱鬧非凡的市井景象。與他們記憶中西北邊塞的粗獷荒涼截然不同,這裡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綿侯,這武昌城可真是繁華啊!”李補之勒住韁繩,目光在四周打量著,眼中滿是驚歎。
袁綿侯微微點頭,感慨道:“是啊,補之。一路走來,我算是見識到了這南方的富庶。難怪朝廷能有這般大的底氣和魄力,推行新政,造福百姓。”
他們在城中尋了一家客棧安頓下來,稍作休息後,便決定出去走走,深入瞭解這座城市。
沿著街道漫步,他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成立的武昌紡織總廠門口。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大為震驚,只見廠門口排起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隊伍裡全是年輕的婦人,她們衣著樸素,臉上卻洋溢著期待與憧憬的神情。
“這是在做什麼?怎麼這麼多人,而且還都是女人?”袁綿侯疑惑地看向李補之。
李補之搖了搖頭,同樣一臉茫然:“我也不清楚,過去問問便知。”
二人走上前去,向一位排在隊伍末尾的婦人打聽情況。那婦人見他們二人面相不凡,語氣和善,便熱情地回答道:“兩位大人,這是馮家的武昌紡織總廠在招工呢。廠裡給的工錢高,還包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