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第1/4頁)
1978從公社文藝隊開始 一朝悟天地 加書籤 章節報錯
11月。
謝金導演的《牧馬人》終於上映。
而一經問世,就將全國觀眾的視線給吸引了過來。
無論是導演謝金,還是編劇顧明。
這兩個名字在國內電影行業都是鼎鼎大名。
二人合作的電影,也早已被期待已久。
單單在京城,首周觀影人次就突破百萬,並且引起了媒體和大眾廣泛的討論——‘如何愛國’。
畢竟片中被打入佑派的許靈均,毅然放棄前往美利堅生活的機會,留下來建設祖國。
這讓許多有想法出國的人心中開始動搖。
只是身為編劇的顧明居於幕後,並未居功,也未露面。
反而在京城怡然自得,偶爾還回趟春城,跟家裡人團聚一番。
他在等東瀛那邊的反饋。
《挪威的森林》在東瀛火得一塌糊塗。
別看東瀛從六十年代就不如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眾的精神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準確來說,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失衡。
高壓的資本下,人們被異化。
而這本小說,恰恰是講述人們要如何在孤獨生活中自我救贖,正擊中當代東瀛年輕人的心坎。
一時間風靡整個東瀛。
連帶著顧明的其他作品銷量同樣被帶動。
《那人那山那狗》成為當月海外作品銷售榜第一,《故鄉的原風景》更是響徹於各個電視臺。
最關鍵的是這兩部作品,是不分男女老少都能感受到其中情感。
但東瀛的那幾家電影公司,卻相當沉得住氣。
只是電話中聯絡華文公司。
可眼看11月要過去,這些人有些按捺不住了。
……
11月30日。
京城。
清華和北大的學生高舉著【團結起來,振興華夏】的橫幅,在大街上穿梭。
華夏男排今天在世界盃亞大區預選賽中戰勝了高麗,讓關注這個賽事的國民都為之振奮。
剛改革開放之際,任何一個國際賽事的勝利,都能讓國民為之歡呼。
顧明看著一張張洋溢著朝氣的面孔,語氣感慨:“可惜我當初沒考上,不然現在應該也是其中一員。”
“你現在要是想上的話,我相信全國任何一所大學都不會拒絕。”秦平在一旁說道。
“不一樣。”
顧明搖頭,考上去和非正規途徑入校,完全是兩種感覺。
秦平也不再糾結這塊,開口道:“小日子那邊,好幾家電影公司,我感覺快坐不住了,估摸著這兩天就得來京談判,你怎麼想的?”
“誰出價高,就賣給誰,當然儘量朝分成去談。”顧明沉聲道。
“我聽說有人想來摘桃子了,還有人向上面打報告,以買斷價最好,並且以友情價給東瀛那邊。”秦平說道。
“呵,這桃子摘完,這樹我就砍了。”
顧明笑了笑,“我巴不得有人把我這攤子給接過去,正好回春城頤養天年,順便伺候伺候君子蘭。”
沒錯,如今春城已然興起了君子蘭之風。
只是距離著名的君子蘭熱還有兩年的光景。
他不指望靠這玩意兒發財,但家裡養幾盆養養眼也無所謂。
“行,你這挺好,年紀不大,心態比我還穩。”
秦平的心放回肚子裡,有顧明這個態度,誰來都不好使。
所有人都清楚,華文公司的核心只有一個。
那就是顧明本人。
就像這次東瀛之行,老實說部裡沒一個人看好,連廖公過問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