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謝金導演的《牧馬人》終於上映。

而一經問世,就將全國觀眾的視線給吸引了過來。

無論是導演謝金,還是編劇顧明。

這兩個名字在國內電影行業都是鼎鼎大名。

二人合作的電影,也早已被期待已久。

單單在京城,首周觀影人次就突破百萬,並且引起了媒體和大眾廣泛的討論——‘如何愛國’。

畢竟片中被打入佑派的許靈均,毅然放棄前往美利堅生活的機會,留下來建設祖國。

這讓許多有想法出國的人心中開始動搖。

只是身為編劇的顧明居於幕後,並未居功,也未露面。

反而在京城怡然自得,偶爾還回趟春城,跟家裡人團聚一番。

他在等東瀛那邊的反饋。

《挪威的森林》在東瀛火得一塌糊塗。

別看東瀛從六十年代就不如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眾的精神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準確來說,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失衡。

高壓的資本下,人們被異化。

而這本小說,恰恰是講述人們要如何在孤獨生活中自我救贖,正擊中當代東瀛年輕人的心坎。

一時間風靡整個東瀛。

連帶著顧明的其他作品銷量同樣被帶動。

《那人那山那狗》成為當月海外作品銷售榜第一,《故鄉的原風景》更是響徹於各個電視臺。

最關鍵的是這兩部作品,是不分男女老少都能感受到其中情感。

但東瀛的那幾家電影公司,卻相當沉得住氣。

只是電話中聯絡華文公司。

可眼看11月要過去,這些人有些按捺不住了。

……

11月30日。

京城。

清華和北大的學生高舉著【團結起來,振興華夏】的橫幅,在大街上穿梭。

華夏男排今天在世界盃亞大區預選賽中戰勝了高麗,讓關注這個賽事的國民都為之振奮。

剛改革開放之際,任何一個國際賽事的勝利,都能讓國民為之歡呼。

顧明看著一張張洋溢著朝氣的面孔,語氣感慨:“可惜我當初沒考上,不然現在應該也是其中一員。”

“你現在要是想上的話,我相信全國任何一所大學都不會拒絕。”秦平在一旁說道。

“不一樣。”

顧明搖頭,考上去和非正規途徑入校,完全是兩種感覺。

秦平也不再糾結這塊,開口道:“小日子那邊,好幾家電影公司,我感覺快坐不住了,估摸著這兩天就得來京談判,你怎麼想的?”

“誰出價高,就賣給誰,當然儘量朝分成去談。”顧明沉聲道。

“我聽說有人想來摘桃子了,還有人向上面打報告,以買斷價最好,並且以友情價給東瀛那邊。”秦平說道。

“呵,這桃子摘完,這樹我就砍了。”

顧明笑了笑,“我巴不得有人把我這攤子給接過去,正好回春城頤養天年,順便伺候伺候君子蘭。”

沒錯,如今春城已然興起了君子蘭之風。

只是距離著名的君子蘭熱還有兩年的光景。

他不指望靠這玩意兒發財,但家裡養幾盆養養眼也無所謂。

“行,你這挺好,年紀不大,心態比我還穩。”

秦平的心放回肚子裡,有顧明這個態度,誰來都不好使。

所有人都清楚,華文公司的核心只有一個。

那就是顧明本人。

就像這次東瀛之行,老實說部裡沒一個人看好,連廖公過問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