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劫掠,秋毫無犯;

散發傳單,揭露朝廷腐敗內幕;

釋放俘虜,讓他們帶回“義軍仁政”的訊息;

在洛陽周邊設伏,殲滅多支朝廷偵察部隊。

洛陽震動。朝中大臣驚恐萬分,紛紛上奏皇帝加強防守。宦官張讓怒斥百官無能:

“一群流寇,竟敢逼迫天子?”

但誰都知道,真正的威脅已經來了。

【尾聲:問鼎中原,天下側目】

七月,趙信在成皋設立“河南總指揮所”,正式宣佈成立“中原義軍聯合指揮部”,他本人任總指揮。他還頒佈《中原聯合綱領》,提出三大目標:

推翻暴政,廢除苛稅;

均田富民,廣設學堂;

聯軍共治,重建秩序。

此舉不僅贏得百姓支援,也引起各地勢力關注。有使者自南陽而來,稱劉備有意結盟;有書信自江東送達,孫堅願互通情報;甚至連遠在西涼的馬騰,也遣使表示願意保持友好。趙信站在高臺上,望著遠方滾滾東去的黃河,低聲說道:

“我們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這不是終點。”

“這才是真正的開始。”

他知道,真正的中原之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亂世再起,強敵壓境】

公元186年夏,黃河兩岸戰火未熄,中原大地風雲驟變。斥候急報:

曹操自兗州出兵,連克陳留、濟陰等地;

袁術敗退南陽,局勢動盪;

孫堅據江東,與袁紹結盟;

劉備屯兵汝南,廣納賢士,聲望日隆;

曹操已上表朝廷,自稱“鎮東將軍”,意圖掌控朝政。

趙信站在議事廳內,望著地圖上的中原戰局,眉頭緊鎖。他召集諸將與謀士商議:

“我們剛在河南站穩腳跟,若不及時應對,曹操必成大患。”

“單憑我軍之力,尚難抗衡其精銳之師。”

“唯有聯合南方諸侯,方能制衡此獠。”

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戰略構想:

“我們要做的,不只是防禦。”

“而是要建立一個真正的聯盟。”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起對抗曹魏。”

【第一步:遣使南下,聯絡孫堅】

趙信派出特使團,由文教司祭酒周遠帶隊,秘密前往江東。使命明確:

表達合作意願;

分享情報資源;

商討聯合軍事行動。

七月初十,特使抵達吳郡,受到孫堅接見。會談中,周遠陳述當前局勢:

“曹操野心勃勃,欲吞併天下。”

“若放任其擴張,江東亦難獨善其身。”

“今趙信願與將軍攜手,共抗強敵。”

孫堅沉思良久,最終點頭:

“我雖不喜黃巾餘部,但趙信此人,確有大志。”

“若其真能守諾行義,我願為盟友。”

雙方簽署《江東—中原互援協議》,約定:

雙方共享敵情,互通有無;

若一方遭襲,另一方須出兵支援;

合作打擊流寇與地方豪強,穩定區域秩序。

此舉奠定“江東—中原同盟”的基礎。

【第二步:親赴汝南,會晤劉備】

趙信深知,若要真正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必須爭取劉備的支援。八月中旬,他親自率百人衛隊,穿越敵軍封鎖線,抵達汝南。劉備設宴迎接,席間二人暢談天下大勢。趙信開門見山:

“我知你仁德寬厚,志在復興漢室。”

“而我不過一介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