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娘,是京城郊外一戶普通人家的長女。

王家是尋常小戶,一間老屋,三分薄田。

父親王文齋,原是個書生,年年苦讀,屢試不中,當了許多年的老童生。起初還有人喊他讀書人,後來久而久之,連這稱呼都叫得他心虛了。

他不是不努力,日日勤學苦讀,屢試不第,考到三十歲時,一日外出路滑,不小心摔斷了腿。自此走路一瘸一拐,再不能幹重活。

別說考試,科舉一途是不收瘸子了。

從那之後,他便坐在家中,不再提功名。每日干些雜活,幫著妻子打打下手,只是他時常恍惚,連孩子們喚他,他都不應。

父親不考科舉了,對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先前父親日日苦讀,家中的雜活都是交給母親和幾個孩子的。

王念孃的母親李氏是個殺豬匠,女子幹這一行的少了,在外拋頭露面的女子不容易,得性格彪悍才立起來。

李氏就是這樣一個彪悍的女子,掄起刀來嚇得鎮上頑童都不敢近她一步,一邊殺豬賣肉,一邊照看家中五個孩子。

王念娘在家中排行排行老大,生得瘦弱安靜,卻眼神極亮。家中還有四個弟妹,個個年幼調皮,柴米油鹽全靠母親扛著。

她是長姐,五歲起便擔水劈柴、洗衣煮飯,十二歲已能掌廚。每有空閒她就偷偷學著給父親讀書,背《千字文》《論語》,不聲不響地學了七八年。

她的書是父親的舊書,翻了無數遍、寫滿批註,看起來很髒。男子能讀書做官,女子讀書有什麼用呢?

王念娘雖聰穎好學,但王父是不願意她學這些的。

直到那一年,世外之地宣佈招收女子入學。

街坊鄰里原本對王家就不怎麼高看,殺豬匠、殘廢書生,再加上一屋子吃飯的孩子,在旁人眼裡不過是貧門苦戶

剛開始眾人都只當是玩笑,說那是給貴人家小姐們開的門,像王念娘這樣家中揭不開鍋的,怕是連門檻都摸不到。

李氏當時還在剁骨頭,邊剁邊罵:“淨是些胡說八道,你跟你爹學了多少,就敢去考試?”

可王念娘卻站在旁邊小聲問:“娘,我……我能不能試試?活我回來以後會去幹的。我跟爹學了好幾年,是讀書識字的,爹也誇過我聰明,萬一我中了呢?”

李氏一愣,盯著她看了半晌,又瞥了沉默的丈夫。

王父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去試試吧。”

李氏也猶豫過:“你真要去?你連雙像樣的鞋都沒有。”

王念娘點頭:“娘,先生們招人又不是招鞋子。”

村裡人人聽說王念娘也去報了名,頓時笑翻了天:“她連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想去‘仙人地兒’?怕是想傍高枝傻瘋了吧!”

王念娘穿了父親舊衣服改小的衣服,紮了一條幹淨的麻繩辮子,穿著草鞋去了京郊。

考場在城外臨時搭建的大帳內,一頂頂帳篷裡排著長隊。王念娘排了一天一夜,她甚至沒吃上一口熱飯,只靠隨身帶的幹餅硬撐。

面試提問時,她一一作答,既不膽怯也不張揚,聲音輕卻清晰。

問到為何想去世外之地時,她只說了一句:“我聽人說過世外的女子也能當官,我念過書,我爹說沒用,我想要我念的書變得有用。”

使臣們聽罷,沉默片刻,在紙上寫了些什麼便讓她出去了。

離開以後,王念娘自己都忐忑。

一點兒學識都沒考?她能過嗎?聽說他們招的都是富貴人家的少爺,不會自己過不了吧?

見王念娘回來以後魂不守舍,家中人也不以為意。

他們這樣的人家,合該是沒有這樣的命的。

可她真的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