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洪水猛獸,它就會把我們壓垮;如果我們把壓力視為前進的動力,它就會助我們成功。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面對壓力時,總是怨天尤人,悲觀失望,甚至一蹶不振,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其實,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思維,你就會發現,壓力並沒有那麼可怕,它甚至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來拜訪一位備受尊敬的長者。當年輕人走到長者面前傾訴完自已的遭遇後,長者只是淡淡一笑,然後對年輕人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年輕人把水壺放在爐子上,可等了好久水也沒開。他開啟蓋子看了看,發現水壺裡的水還是涼的,原來是火太小了,年輕人加大了火力,不一會兒,水就開了。

長者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年輕人搖了搖頭。

長者接著說:“其實,這就好比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理想和追求,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已的理想。當你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好比水壺裡的水不夠熱,而你的努力就好比柴火,如果你的努力不夠,你的理想就無法實現。當你覺得壓力越來越大,困難越來越多時,就好比水快要開了,但這時也是最關鍵的時候,如果你再加一把勁,你的理想就會實現,如果你半途而廢,你的理想就會化為泡影。”

年輕人聽後恍然大悟,他明白了長者的良苦用心,他重新振作起來,終於實現了自已的理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壓力,我們不要害怕,不要退縮,要勇敢地面對,要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化壓力為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二、案例分析:化壓力為動力的成功實踐

案例一:史泰龍的求職經歷

史泰龍是美國著名的電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他成功的背後卻承載著巨大的壓力。

史泰龍出生在美國紐約貧民區,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是個賭徒,母親是個酒鬼,他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從小就飽嘗了人生的艱辛。為了生存,他很小就開始打工掙錢,他做過餐館裡的雜工,做過推銷員,還做過搬運工,但無論做什麼工作,他都沒有放棄自已的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電影演員。

然而,通往夢想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史泰龍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他拿著自已編寫的劇本拜訪了好萊塢的所有導演,但無一例外地都被拒絕了。他總共被拒絕了1855次,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把每一次的拒絕都當作前進的動力,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自已的劇本,終於在第1856次拜訪時,一位導演被他的誠意和堅持所打動,同意了他的劇本,並讓他擔任男主角。從此,史泰龍一炮而紅,成為好萊塢最著名的電影演員之一。

史泰龍的成功,就是化壓力為動力的成功實踐,他把人生中的壓力和挫折都當作前進的動力,最終實現了自已的夢想。

案例二:馬雲的創業經歷

馬雲是中國著名的企業家,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他的成功同樣承載著巨大的壓力。

馬雲在創業之初,面臨著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市場不成熟等一系列的困難和壓力,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他四處奔波,尋找投資,但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尋找機會。他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開發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產品,最終,他憑藉著阿里巴巴這個電子商務平臺,成功地打造了一個商業帝國。

馬雲的創業經歷,同樣是一個化壓力為動力的成功實踐,他把人生中的壓力和困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