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隻小白鼠放到一個裝滿水的器皿中,它會奮力掙扎,一般能維持8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後,小白鼠便不再掙扎了,奄奄一息地漂浮在水面上,但這時若把小白鼠撈出來,放到地上,過一會兒它還會活動起來,也就是說,小白鼠其實並沒有死,只是沒有鬥志了,不想再活了。於是,實驗者把另一隻小白鼠放入水中,同時往水裡放入一塊它可以扒住的小木板,這隻小白鼠在水中拼命掙扎,掙扎累了,就扒到木板上喘息一會兒,然後再掙扎,再扒到木板上喘息……如此往復,這隻小白鼠竟堅持活了24個小時。

為什麼同樣是小白鼠,一隻8分鐘就被淹死了,而另一隻卻堅持了24個小時呢?關鍵就在於第二隻小白鼠在掙扎的過程中,由於水面上有一塊木板,它看到了一線生的希望,於是,它拼盡全力去爭取,最終活了下來。

由此可見,希望對於生命是何等的重要!有了希望,生命就會創造奇蹟;有了希望,生命就會增添許多活力;有了希望,生命的路程就會灑滿陽光。

其實,人的生命中也有許多時候會處於“溺水狀態”,在苦難和絕望的深淵裡奮力掙扎,如果我們能給自已製造一塊木板,或者尋找一根稻草,為自已點燃一盞希望的明燈,我們就能拯救自已,走出困境,迎來光明。

一、化壓力為動力,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希望生活中總是充滿陽光,首先你自已得陽光起來。當壓力如影隨形,當挫折接踵而至,當不幸悄然降臨,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這一切,化壓力為動力,化挫折為力量,化不幸為財富,樂觀而積極地面對,這才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1. 壓力是人生的動力

從心理學角度講,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壓力即適度的壓力,可以成為人們前進的動力,消極的壓力即過度的壓力,則會阻礙人們的前進步伐。

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載著各種各樣的壓力,特別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壓力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我們的生活中,躲不開,逃不掉。

有一個年輕人到寺廟裡請教一位高僧,為什麼自已總是活得那麼累,壓力總是那麼大。高僧笑著問他:“你為什麼揹著這麼大的包袱呢?”年輕人說:“這是我人生的壓力呀,有父母要贍養,有孩子要撫養,有房貸要還,有事業要幹……”高僧讓他把包袱開啟,然後一件一件地把包袱裡的東西拿出來,擺在面前,等全部擺完後,高僧問他:“這些東西你願意捨棄哪一樣呢?”年輕人看著這些東西,猶豫了很久,一樣也捨不得丟棄。高僧說:“既然一樣也捨不得丟棄,那就揹著它吧,總有一天你會被壓垮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那個年輕人一樣,揹負著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讓我們不堪重負,疲憊不堪。其實,人生中有許多壓力是完全可以放下的,只有放下了,我們才能輕鬆前行,只有放下了,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當然,有些壓力是必須要承載的,比如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生存的壓力等等,這些壓力是我們生活的動力,是我們人生的責任,沒有這些壓力,我們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迷失人生的道路。

所以,面對壓力,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既要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壓力,輕裝上陣,又要敢於承載人生必須承載的壓力,負重前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壓力中前行,在壓力中成長,在壓力中創造人生的輝煌。

2. 化壓力為動力,是人生的智慧

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壓力時的態度。如果我們把壓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