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聊出了他人生中的轉折點。沒過幾天,他就被邀請至製片廠報到。原來,這位女士是位知名製片人。

有人說,20歲到35歲,是一個人建立人脈的最佳時期。一個人35歲左右基本上已定型了,這時再要建立人脈,為時已晚。

所以,如果你希望能在35歲之前成功,那麼,建立強大的人脈關係,就是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人脈是事業發展的情報站。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擁有無限發達的資訊,就等於擁有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一個人資訊的來源,其實多來自於他的人際網路。你的人脈有多廣,你的情報就有多廣,這是你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比如你要想開辦一家特色麵館,你得去學習和摸索技術,這是第一步。但當你決定投資前,你應該問問懂行的師傅和吃過你面的顧客,他們知道這種面能不能賣、有沒有錢賺。

這些情報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你的投資成敗,但是這樣的情報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找幾個懂行的朋友吃吃飯、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意見,如果有必要,還可以請他們當你的顧問。

對於個人來說,專業是利刃,人脈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穫。

因此,開發和利用人脈資源,對於個人來說,是邁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他飢渴交加,卻找不到一戶人家。黑暗中,只見幾盞燈火零星地散落在村莊裡。

他向一個村民討水喝,村民說:“我可以給你一碗水,但你必須先答應我一個條件。”

苦行僧說:“什麼條件呢?”

村民說:“從我這兒喝過水的人,必須為別人做一件善事,我才給他水喝。”

儘管條件苛刻,但苦行僧太渴了,他只好答應,並承諾一定做到。

村民端來了水,苦行僧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在離開村民家的時候,他為村民留下了幾枚銅錢。

村民不要他的錢,說:“我並沒有要你為我做善事呀?”

苦行僧說:“這是我答應過你的,我必須做到。我今晚沒能力為其他人做什麼善事了,這些錢就算我替其他人為你做的吧!”

第二天,苦行僧來到一個十分繁華的小鎮,鎮上的人熙熙攘攘。這時,他非常飢渴,就向一戶人家化緣。這戶人家卻說:“我可以給你一碗飯吃,但你必須先替我做一件善事。”

“什麼善事呢?”

“是這樣的,昨天從我家門前經過的一個僧人,答應為我做一件善事,但他沒有做到。他讓我今天等著,說今天會有一個僧人來到我家門前化緣,他要這個僧人為我做善事。”

苦行僧明白了,這就是那個村民讓他做的善事。於是,他為這戶人家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

這戶人家十分感激他,並留他住了兩天。在離開小鎮的時候,苦行僧在鎮上的廣場上搭建了一個臺子,將自已身上的衣物全部脫下來,然後坐在臺子上講佛、化緣。

他說:“我受到了村民的幫助,所以我要為村民做善事,講三天三夜佛經,以報答他們對我的幫助。”

鎮上的人聽說了他的故事,紛紛來聽他說佛、佈施。於是,這個苦行僧在小鎮上紅火地講了三天三夜佛經,然後他就離開了小鎮。

在離開小鎮的路上,苦行僧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是幸運啊!如果不是遇到那個村民,我不可能這麼快就完成自已的心願。”

在這個故事中,村民幫助了苦行僧,而苦行僧又幫助了小鎮上的人,同時他也幫助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