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補差,舍小換大的訣竅 (第2/3頁)
上層富人,不會告訴你的賺錢秘籍 回望餘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消費了280元。這個時候,餐廳告訴你,只要你的消費金額達到300元,就可以減免50元。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再點兩個菜,湊夠300元,享受減免50元的優惠。
雖然,你為了湊單,多花了20元,但是,你獲得了50元的減免。所以,從整體上來看,你還是賺了30元。這就是補差思維在消費中的應用。
再比如,“積分兌換”活動。很多商家,都會推出積分兌換的活動。消費者透過消費,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當積分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時,就可以兌換禮品或者優惠券。
雖然,這些禮品或者優惠券的價值,可能並不高。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一種額外的收穫。它可以讓消費者在享受商品或服務的同時,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是可以轉化為消費動力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商家,都會把積分兌換的門檻,設定得比較低。比如,消費1元,就可以獲得1個積分;消費100元,就可以兌換一個小禮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到積分兌換的活動中來。從而,刺激他們的消費慾望。
除了“滿減”、“滿贈”、“積分兌換”等活動之外,補差思維在電商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第二件半價”、“買一送一”等活動,都是電商平臺利用補差思維,來促銷的手段。
以“第二件半價”為例。假設,你想買一件衣服,原價是200元。這個時候,你看到商家推出了“第二件半價”的活動。那麼,你只需要再花100元,就可以再買一件同樣的衣服。雖然,你為了享受半價優惠,多花了100元。但是,你獲得了兩件衣服。從整體上來看,你還是賺了100元。
三、生活中的補差思維
除了投資和消費之外,補差思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情緒管理”等概念,都蘊含著補差思維。
以“時間管理”為例。我們都知道,時間是有限的。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情呢?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補差思維。
具體來說,就是要把時間,用在那些能夠產生更大價值的事情上。比如,你可以把每天的時間,劃分為幾個模組:工作模組、學習模組、娛樂模組、休息模組等。然後,根據每個模組的重要性,來分配時間。
對於那些能夠產生更大價值的事情(比如工作和學習),你可以分配更多的時間;對於那些價值相對較小的事情(比如娛樂和休息),你可以分配較少的時間。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再比如,“精力管理”。我們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你的精力不足,那麼,你的效率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運用補差思維。
具體來說,就是在你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你可以把每天的工作,劃分為幾個階段:上午階段、下午階段、晚上階段等。然後,根據每個階段的精力狀況,來安排工作。
對於那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事情(比如寫報告、做方案等),你可以安排在上午階段;對於那些相對輕鬆的事情(比如回覆郵件、整理檔案等),你可以安排在下午階段;對於那些不需要太多精力的事情(比如看書、聽音樂等),你可以安排在晚上階段。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在有限的精力裡,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最後,我們來說說“情緒管理”。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體驗。當我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時,我們會感到快樂;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我們會感到悲傷。這些情緒,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