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想要透過開設新門店來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加銷售額。
2. 目標設定
目標是在新門店開業後的一年內實現盈利,並且在三年內使該門店成為區域內的知名餐飲品牌,預計新門店的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
3. 方案生成
企業成立了選址團隊,透過市場調研和內部討論,提出了以下幾個可能的選址方案:
- 方案A:位於城市中心商業區的寫字樓底層,周邊寫字樓密集,白領人群多,但租金較高。
- 方案B:在城市新興的購物中心內,購物中心剛剛開業,正在吸引人氣,租金適中,但周邊居民區較少。
- 方案C:在大學附近的商業街,學生群體龐大,消費能力相對較低,但人流量大,租金較為便宜。
4. 方案評估
- 方案A:
- 可行性:周邊白領人群有較高的消費需求,且對餐飲品質有一定要求,與企業的定位相符。
- 成本:租金高,每月租金預計5萬元,但裝修成本相對較低,預計30萬元。
- 收益:根據周邊類似餐廳的經營情況,預計平均客單價可以達到80元,每日客流量可達300人次,年銷售額有望達到864萬元。
- 風險:如果經濟不景氣,寫字樓企業裁員,可能會導致客流量減少。
- 方案B:
- 可行性:購物中心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且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 成本:租金每月3萬元,裝修成本預計40萬元。
- 收益:預計平均客單價70元,每日客流量200人次,年銷售額約504萬元。
- 風險:購物中心的人氣培育需要一定時間,如果人氣不足,可能會影響餐廳的經營。
- 方案C:
- 可行性:學生群體龐大,能夠保證一定的客流量。
- 成本:租金每月2萬元,裝修成本預計25萬元。
- 收益:預計平均客單價40元,每日客流量400人次,年銷售額約584萬元。
- 風險:學生有寒暑假,期間客流量會大幅減少,且學生消費能力有限,客單價較低。
5. 方案選擇
綜合考慮成本、收益、風險和與企業目標的契合度,企業最終選擇了方案A。雖然方案A的租金成本高,但預計收益也高,且與企業定位的中高階白領消費群體相契合,同時透過有效的營銷和服務,可以降低經濟不景氣帶來的風險。
6. 方案實施與監控
企業簽訂了租賃合同後,開始進行門店裝修,並組建了新的管理和服務團隊。在新門店開業後,密切關注每日的客流量、客單價、顧客滿意度等指標。開業初期,由於知名度不高,客流量未達到預期,企業及時調整了營銷策略,加大了在周邊寫字樓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逐漸提高了客流量,使門店經營逐漸走上正軌。
透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遵循科學的決策流程能夠幫助企業在複雜的選擇中做出合理的決策,並透過有效的實施和監控確保決策目標的實現。
五、道無謀不行,謀無道不立
(一)決策中的道德和倫理考量
在決策過程中,除了考慮經濟利益和技術可行性外,還必須考慮道德和倫理因素。例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質量和安全,不能採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打壓對手,不能侵犯員工的合法權益等。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決策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這也體現在決策過程中。企業的決策不僅要對股東負責,還要對員工、消費者、社群和環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