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如果企業的長期目標是成為行業領導者,那麼在核心業務拓展和研發方面可能需要重點投入。然而,企業也需要考慮短期的生存問題,因此不能完全放棄能夠帶來現金流的短期專案。
我們可以對每個專案進行詳細的評估。對於專案A,要分析其市場前景、所需資金量、回報週期和潛在風險等因素。例如,透過市場調研預測其市場規模的增長趨勢,透過成本核算確定資金投入計劃,透過風險評估分析可能遇到的市場競爭和技術難題等。
對於專案B,要考慮其短期收益的穩定性和對企業現有業務的影響。例如,分析合作方的信譽和支付能力,評估短期專案對企業資源的佔用情況等。
對於專案C,要著重評估其技術可行性和創新價值。例如,研究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評估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資源等。
然後,根據企業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制定一個合理的資源分配方案。例如,如果企業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和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將較多的資金分配給專案A和專案C,同時適度投入專案B以保障短期現金流。如果企業資金緊張且風險承受能力較弱,則可能需要優先保障專案B的實施,同時尋找外部融資或合作機會來支援專案A和專案C的開展。
透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決疑術在企業決策中的應用。它幫助企業管理者系統地分析問題,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出合理的決策。
二、決疑術在解決問題中的角色
(一)決疑術作為一種思維工具
決疑術是一種獨特的思維工具,它強調從具體案例出發,透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來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傳統的基於理論推導的方法不同,決疑術更注重實踐經驗和具體情境。
在思維過程中,決疑術引導我們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具體細節
決疑術要求我們對案例中的具體細節進行全面的瞭解和分析。在上述企業資源分配案例中,我們需要詳細瞭解每個專案的具體情況,包括資金需求、回報週期、風險等細節。這些細節是我們做出決策的基礎,忽視任何一個重要細節都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
2. 相似案例的比較
透過尋找和比較相似案例,我們可以借鑑以往的經驗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例如,在醫療領域,醫生可以參考以往類似病情患者的治療方案和結果來制定當前患者的治療計劃。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可以研究同行業其他企業在類似資金短缺情況下的資源分配策略,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3. 道德和實際因素的綜合考量
決疑術要求我們將道德原則和實際操作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在電車難題中,我們不僅要考慮不傷害他人和減少傷害等道德原則,還要考慮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後果。在企業資源分配中,我們既要考慮企業的道德責任,如對股東、員工和社會的責任,也要考慮實際的經濟利益和操作難度。
(二)決疑術與其他解決問題方法的比較
1. 與演繹推理方法的比較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原理出發,推匯出具體結論的方法。例如,在倫理學中,從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則(如“人應該尊重他人生命”)出發,推匯出在具體情境中的行為準則。
決疑術與演繹推理方法的區別在於:
- 起點不同:演繹推理從一般原理出發,而決疑術從具體案例出發。
- 過程不同:演繹推理是透過邏輯推導得出結論,而決疑術是透過對案例的分析和比較得出結論。
- 靈活性不同:演繹推理一旦前提確定,結論往往是固定的;而決疑術能夠根據具體案例的不同情況做出靈活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