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什麼意思啊?打電話又不讓我說話,說了話又反駁。你倆擱旁邊站著了,然後一人一個房間吧,他給我打電話,你也給我打電話,是不?我不在家,總共兩間半的小房。你一間他一間住著吧!”林悅感到無比的厭煩和無奈,她覺得父母把她當成了情緒的垃圾桶,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

林媽媽有些生氣地回應:“我就是跟你說道說道,我要讓你記住他對我的不好!永遠都不能夠忘記他給我的傷害。”林悅深深地嘆了口氣:“你對我不好,你是我媽,你對我好,你還是我媽。我爸對我不好,那是我爸,我爸對我好的時候,他也是我爸。這是我能選擇的嗎?你們倆吵個架,我擱這兒勸架,都覺得我不對,你倆都打上了,然後過來跟我告狀,到底我是家長還是你們是家長啊?不用說了,這次的問題還是這個樣子,你把你家親戚當人,他把他家親戚當人,所以其實上大家都是人。唯獨這些親戚都不是人。我這樣說你能理解不,能明白不?可是你們兩個人誰又願意放下對方呢?是放下對方的親戚呢,你管不了的不要管,不能管的不要管,不是你們的事,他們各自有爹媽,關你們什麼事?不能管的,不該管的你們都管了,管了又有什麼用呢?誰都認為是家裡面的一員,兩杯酒下肚,姐啊,哥啊一叫啊都是親戚,一次兩次三番四次,你們倆年年吵架,不就這點破事嗎?沒有這點事情,你們兩個人的感情是這樣嗎?放過你家親戚,放過他家親戚不就好了嗎?我認識你倆十幾年了。左鄰右舍的誰不認識誰呀?你覺得我能抬得起頭來嗎?”林悅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絕望,她覺得這個家已經不再是她曾經溫暖的港灣,而是一個充滿硝煙的戰場。

林媽媽也提高了聲調:“我打電話給你是讓你來教訓我的呀,是讓你來教我怎麼做人的,我活的年限沒有你長啊?你怎麼不去教訓你爸呢?”

林悅耐心地解釋道:“你倆在一起不?他打電話的時候是不是沒有開擴音呀?你聽不到嗎?你怎麼知道我沒有教訓他呢?我沒事吃飽了撐的,給你們打電話教訓你們吶。親爹,親媽?你們把我養這麼大到現在我怎麼覺得我是你們的家長呢?既然你們覺得我是多餘的,那就各自解決問題。我聽到你倆吃東西的聲音了。我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過日子不容易,而且現在還在外。請你倆不要再拿小孩子的脾氣來對著我了,行不?你們未老,我還未成年呢。最後一句話,能過過不能過離。”林悅再次緩緩放下電話,她的眼睛哭得通紅,淚水仍在眼眶中打轉。

她靜靜地坐著,腦海中不斷回想著父母的爭吵,心中五味雜陳。她不明白為何家庭會變成這樣,曾經她也渴望著家庭的溫暖與和睦,可如今卻被捲入這無盡的紛爭之中。她望著窗外,思緒飄遠,想起小時候一家人還算溫馨的畫面,那時候父母雖然也會有小摩擦,但從未像如今這般激烈地爭吵甚至動手。

她深知父母的性格都很倔強,在親戚問題上誰也不肯讓步。她的爸爸重情重義,死要面子,強撐著。卻在處理家庭財產和對待媽媽的態度上過於自我,在家庭的問題上長期耍無賴,裝傻。而媽媽也因為長期的委屈和不滿,變得敏感而固執。她試圖去調解,可卻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她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卻要承受如此沉重的家庭負擔,這讓她感到無比的疲憊和絕望。“難道這個家真的就要這樣散了嗎?我該怎麼拯救它呢?”她在心裡痛苦地思索著。

在這寂靜的房間裡,林悅的孤獨感愈發強烈。她開始思考自已的未來,如果父母真的離婚,她又該何去何從?她的學業是否還能順利進行?她的生活會不會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些問題如同重重迷霧,籠罩著她的心。她多麼希望父母能夠冷靜下來,好好地反思自已的行為,為了家庭,也為了她,能夠做出改變,放下彼此的固執和偏見,重新找回那份曾經的愛與包容。“我不想失去我的家,我想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