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這個世界裡,墨家的傳承似乎得到了延續。這個中年人的機關術顯然是墨家的技藝之一,這讓蘇戰感到十分驚訝。他原本以為墨家的技藝只存在於傳說和歷史記載中,但現在他親眼目睹了墨家的機關術在這個世界中的應用。

蘇戰不禁思考,如果墨家的技藝能夠在這個世界中得到傳承和發展,那麼也許這個世界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他想象著如果墨家的機關術能夠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那將會創造出怎樣的奇蹟?

“這位先生,需要些什麼?”

一聲儒雅而又帶著幾分慵懶的聲音從店堂深處傳來,打破了店內的寧靜。然而,中年人並沒有抬起頭來,他專注地忙碌著手中的零部件,彷彿整個世界都只有眼前的工作。

“祁掌櫃真是好手藝,這做出來的物件竟然如此精巧!”

蘇戰微微躬身,向中年人拱手作揖,表示敬意。他的目光落在中年人身後的櫃檯上,那裡擺放著一些精緻的物品,顯然都是出自這位掌櫃之手。

“隨便搞搞,不值一提!”

祁襄隨意地回答道,但手上的動作並未停歇,依然全神貫注於手頭的工作。

“我這裡有個物件,想請祁掌櫃幫忙掌掌眼,看看以祁掌櫃的手藝能否做出類似的東西?”

果然,這話一出口,立刻勾起了祁襄的好奇心。他停下手中的活計,放下零部件,邁步走向蘇戰。

\"不知閣下所說之物究竟為何物,可否讓我看看?\"

祁襄走上前來,拱手行禮問道。

蘇戰隨即遞出一張木製機械鐘的圖紙,微笑著回答:

\"正是此物。\"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後,蘇戰一直渴望擁有一座精確的時鐘。每天的生活都過得顛三倒四,只能透過觀察太陽來猜測時辰。

蘇宅院子裡的日晷雖然能在晴天時提供一些幫助,但天氣稍差一點便無法看清時間。因此,蘇戰對時間的感知變得模糊不清,整個時間系統陷入混亂之中。

蘇戰在京州的家裡,有一座機械鐘,而且很有點年份,是個老物件。據說還是個仿品,仿造的是明朝時期的機械鐘。這鐘時不時地就會出現走時不準確的情況,每次都是蘇戰親自上手調整。有時候甚至要把整個鍾拆開才能找到問題所在,所以久而久之,他對這座機械鐘已經摸得非常透徹。

據史料記載,機械鐘進入華夏起源於明朝。公元1602年,明朝萬曆皇帝的北京皇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傳教士利瑪竇,他覲見皇帝時帶來了兩件見面禮:一大一小兩座自鳴鐘。

這兩座鐘是當時西方最先進的重錘驅動自鳴鐘,萬曆皇帝見了,贊為神物,把玩不止。自此,西方傳教士透過機械鐘成功叩開了華夏之門,機械時鐘由此進入華夏人的生活,被稱做自鳴鐘。

在明朝之前,華夏雖然有圭表、日晷、漏壺等計時裝置及少量自制的機械式計時器,但以機械裝置作為主要計時手段的時鐘並未廣泛出現。而在西方,機械鐘出現於十三世紀。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鐘不斷發展和改進,其技術也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不出蘇戰所料,祁襄平時製作的精密構件很多,但是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精密的東西,本就喜愛精密構件的他一時間竟有些愣住了,有點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這是何物?”

祁襄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

蘇戰也沒有賣關子,就把這機械鐘的用途告訴了祁襄。

祁襄聽後,心中十分震驚,他從未想過世上還有如此神奇的東西。這種機械鐘不僅能夠準確地顯示時間,而且其內部結構之複雜、工藝之精湛,都讓他感到無比驚歎!

“這真是太奇妙了!”

祁襄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