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你能開竅就好。現如今來看,你身上之劍意,倒也是不算辱沒了先人之威。”鄭和擺擺手示意。
“可惜不能當面對師父感謝,實在是慚愧不已。”李二狗悵然若失,雙眼有些迷離:“師父離開前曾經對我說過,不管如何,我都得在茶樓待滿五年。等待夠了五年,我拿到該屬於我的東西,才可以選擇繼續留下還是離開。我以為那時是師父喝了酒說的醉話,我一個茶樓小廝除了在茶樓待五年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五年要待呢。”
“現在想來,師父才是對的。我果然只能待五年啊。”李二狗忽然正色,對著鄭和又是一拜:“我能有今日,也多虧了鄭公子。鄭公子之心胸比江海河流更為寬廣,如果沒有鄭公子,那我至今也是個端茶的小二罷了。多謝鄭公子。”
鄭和笑笑擺手,接話道:“你不必謝我,我也是想看看能繼承這醉劍之勢的人到底是何模樣而已。反之還是我要謝謝你才對。謝謝你滿足了我的好奇。不過,現在的我更想知道的是你往後有何打算?”
既然已經開了竅,再回茶樓當小二怕也是極為不妥了。即便是自己身體不以為然,自己的靈魂也必然是不會答應的。
“或許我應該先去找到一把屬於我的劍才行。”李二狗認真的回答道。
“那找到劍以後呢?”鄭和又問。
李二狗搖搖頭:“暫還不清楚。若是按劍的意願,我應該是要上場殺敵的,可惜壯志未酬,金國已滅,殺敵報國是無法完成了。再者,此劍是意氣風發之劍,不是意氣之劍,找人鬥劍屬實是抹了它的威風。也是實為不妥。”
“既心無定向,公何不與我出海乎?”鄭和起了愛才之心。一個繼承了辛棄疾之劍的人,不應該在市井江湖之中顛沛流離。他應該去看看大千世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海?”李二狗面上一怔,微微有些愣神的看著鄭和。
鄭和負手,胸有雄心壯志之激昂的說道:“古往今來,人之目光僅在陸地之上彈丸之地而爭,自認為自己便是世界的中心。卻不知,大海才是真的浩瀚無垠,無法丈量。和大海相比,我們人就如同螻蟻一般。”
“海的那邊有什麼?”李二狗問道。
鄭和微微一笑:“另一世界,另一天空。”
“另一個世界嗎?”李二狗眼中光芒漸甚,既然此地別無他求,不如出海一尋,也許會有意外之喜也尚可未必。
“好!此地無念,那我就與公出海,共看他世之繁華。只是,我需要十日,先去找一把自己的劍。”
“無妨。十日後,我在劉家港口等你。”鄭和抬手遙遙一指,那裡便是劉家港口了。“望你早日尋得自己的劍。”
“多謝。”李二狗微一抱拳,隨後瀟灑離去。
永樂三年冬至。應天府萬人空巷,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漢子伙伕,所有的人們都聚集到了劉家港。
今天是三保太監率船隊下洋的日子,也是大明正式對外宣揚國威的日子。所以於情於理,或於看熱鬧的心態於衷心的祝福,能來的人都來了。
船隊寶船共計四十四艘。從港口頭一直排到港口尾。其排列整齊肅穆,巍峨雄偉,一吞氣勢如虹。
寶船當頭一艘船是為最大。其共四層高,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大者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載一千人,其中六百名水手,四百名士兵弓箭手等。
大船用20至30搖櫓,每櫓十五至三十人搖,單是操作搖櫓,需要三百至九百人。
除了寶船外還有四種:第二種馬船,是一種遠洋運輸船,用來裝運戰馬,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
第三種叫“糧船”, 是一種遠洋運輸船,用來裝運糧食,糧船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