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保和宋英回來了。
與之一起回來的還有來自西王誠惶誠恐的道歉。
在得知自己誤殺大明官兵,大明使者來到跟前時。還以為大明是來興師問罪的。嚇得西王差點就從位置上癱倒下來。
趕忙派了麻諾巴歇使者前來謝罪,還將殺害大明官兵計程車兵都一齊打包了過來。任由大明處置。
只不過鄭和並沒有為難那些士兵,只是讓他們親自將官兵遺體背了回來,準備統一安葬。
西王也承諾定會好生配合,安葬那一百七十名官兵遺體,為他們刻碑立園,每日派專人焚香禱告,祭奠其英魂。
還承諾屆時會準備珍寶,上供大明。
最後承諾三日後親身前往大明,求得大明皇帝的寬恕。
作為一國之主,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而在這之後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西王在見到大明皇帝朱棣時,朱棣讓西王準備黃金六萬兩,一年後上供。若是備齊了數目,就既往不咎。倘若沒有備夠,那就要讓西王為誤殺大明官兵這件事負責。
然麻喏巴歇國本就是小國,再加上常年戰亂,哪裡有黃金六萬兩?但西王看著大明的強大,最終還是咬牙答應了下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回國後,西王砸鍋賣鐵,舉全國之力硬湊黃金。但也就堪堪湊齊了兩萬兩黃金。眼看著期限已到,西王再也湊不到黃金,也就帶著這兩萬兩黃金硬著頭皮上京了。
朱棣在看到兩萬兩黃金和雙腿抖如篩糠的西王后,哈哈爽朗一笑。隨即大手一揮便讓西王拿著兩萬兩黃金回去了。
朱棣這樣說道:“朕讓你湊六萬兩黃金,只是想看你是否有在真心為那枉死的一百七十名官兵贖罪罷了,現在看來還不錯。你們擔驚受怕了一年,這樣也就足夠了。這些錢你拿回去吧。”
面對朱棣大度的罪罰,西王感激涕零,從此與大明化干戈為玉帛,和平相處,且還每年都自發的向大明進貢珍寶。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此時的鄭和在將那一百七十名官兵遺體好生安置好,採購好生活物資後便已離去。
事情已然發生,再如何捶胸頓足,追悔莫及那也只是徒添悲傷罷了,旅途還需要繼續,時間可不等人。
人們都說時間如長河,一去不復返。但莫說長河與時間相比,就是比長河寬闊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的大海與時間比都是螻蟻比樹。
滄海桑田,只要時間足夠長,滄海都能變成良田,又何況區區數十年光陰的人的仇恨呢?
所以鄭和他們又出發了,這次他們來到了三佛齊。
三佛齊。元朝《島夷志略》記載:“三佛齊,自龍牙門,去五晝夜至其國。人多姓蒲。習水陸戰,官兵服藥,刀兵不能傷,以此雄諸國”。
意思就是從龍牙門出發,五天五夜的路程便到了三佛齊。三佛齊內的人民多姓蒲,幾乎人人會水,能在水中陸上為戰。那裡的官兵們有一種藥,吃了後刀劍兵器不能傷身。就靠著這個秘術,比之周圍諸國都要強大。讓那些國家都成了它的附屬國。
實際上三佛齊內大多數人都是明人。明朝初年,廣東、福建沿海地區人民出外謀生,皆在三佛齊定居,進行航海、經商活動。
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年),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三佛齊舊王朝,三佛齊國中大亂。明人不甘心流落在外成為外人之犬。於是擁戴廣東行省南海西樵鄉人梁道明為三佛齊王。
梁道明王臨危受命,領兵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十年間有數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梁道明王。
鄭和出使西洋同年,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聽聞梁道明之事,大受感動。認為梁道明等不辱大國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