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鄭和卻持著相反的態度。他義正言辭的說道:“大頭目相信鄭某,那是鄭某的福氣。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商有商道。再好的貨也不該是憑個人關係確定,而是靠它本身的品質。我相信我大明貨物的品質能經得起驗證。所以,還請大頭目繼續過目。”
大明有大明的風骨、驕傲。鄭和堅信,自己帶來的東西絕對不是依靠自己或者依靠皇上才能實現它的價值。而是它自己本身就是完美的。所以何必需要看誰的面子?
此話一出,再看鄭和嚴肅的表情,眾人皆面面相覷。這是馬屁拍在馬腿上了?
反觀大頭目沙班不僅沒有被拂了面子的惱羞,雙眼欣賞敬佩之色卻愈發濃郁。他爽朗一笑,佩服的說道:“鄭大人果然是氣度非凡。是我唐突了。沒錯,貨的價值是貨本身的完美,不是靠人鍍金。”
大頭目再次拿起絲綢來看。不出意外的,絲綢也沒有挑出任何毛病。
大頭目心情大悅,滿足的一連說了數聲好字。
“好,好,好。鄭大人帶來的貨物果真不是凡品,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名不虛傳,名不虛傳啊。哈哈哈。”
看著沙班不似做作的神情,鄭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不卑不亢的說道:“大頭目過譽了。此次來,鄭某都只是帶了點樣品給大頭目過過目,不算正式的貿易,皆是為了以後你我兩國的尋常化。貴國滿意才是最重要的。”
“我肯定國王會非常高興,非常滿意這次貿易的。實不相瞞,鄭大人。我正是為了和貴國簽訂締約而來。”大頭目沙班拱手回答道。
“既然貴國有意向,那鄭某也不拐彎抹角了,請大頭目定價吧。”鄭和點點頭道。
沙班沉吟一聲,慎重的回答道:“瓷器我國願意以每瓷器白銀二十兩,每絲綢白銀一兩收購,鄭大人意下如何?”
鄭和沒有急著回話,只是心裡默默盤算了一圈。在大明,一件瓷器大概十五兩白銀,一匹絲綢大概十之六成兩白銀,大頭目給的價幾乎都是大明國內溢位價也是相當到位了。
考慮到海運成本,船隊人員供給成本。這個價格肯定是不太理想,說賺沒多賺,說虧倒也不虧。
再考慮到,雖然貿易瓷器絲綢是很大一部分,但更大的意義是萬邦來朝,弘揚國威。所以,也沒必要為了幾個小錢耽誤大事。
想明白這一點後,鄭和在古裡國眾人渴望的眼神中鄭重的點了點頭。
看著鄭和答應了下來,古裡國眾人都莫名鬆了一口氣。尤其是大頭目,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踏踏實實的落在了地上。
他雖然有決策之力,但瓷器絲綢畢竟都是高階貨,尋常百姓是絕非用不上的,都是王公貴族,大富大貴人家使用的。就算他再出口其他國家,那也架不住大明地廣物博啊。
量變引起質變,高階貨多了。倘若真的滯銷了,那他的罪過就大了。二十兩左右白銀一份,是他能給出最大的價格了。若是再加價,只能奏明國王,讓國王定奪。
如今在自己預想價格內拿下這貿易,大頭目也是長舒了一口氣。心裡不禁對大明和外國貿易的平易近人,產生了莫名的好感。
大頭目沙班用充滿感激的聲音,激昂的說道:“鄭大人真是快人快語,豪傑也。我願與鄭大人擊掌為誓!以後的瓷器絲綢都以此價格為基準!”
說著他鄭重的舉起了自己右手,滿臉肅穆。
“好。”鄭和笑著同樣舉起手道:“你我擊掌為誓,以此為準。”
“啪”的一聲脆響,代表著兩國友好互惠的開端就這樣被最簡單的誓約牢牢牽引在一起。
大明、古裡各算手紛紛記錄在案。
“鄭大人,如今貿易已成,還請移步皇宮。國王對大明使者也十分掛念,特地安排了酒席,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