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這座城還不叫靈斗城,直到鬥靈帝國第一任皇帝率領其忠心的親眷部屬穩固了東方的領土後,才欽定了它的王都之名。

當時,日月帝國兵敗不過五年,天鬥皇室內部便因為主脈衰弱的緣故,爆發了叛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後世被稱之為天魂和鬥靈的兩支皇室血脈之間的爭鬥。天魂皇室雖佔據了天斗城,可鬥靈皇室也在大批心腹的幫助下控制了帝國東方。

兩者各掌握著一批領土和勳貴,取得的軍隊也基本上勢均力敵,基於此,纏鬥二十餘年尚且未分勝負。甚至於,沒有任何一方取得過較大的優勢,也沒有任何一方陷入過明顯的劣勢。

天鬥帝國的國力,在這場內鬥中開始急速損耗。

而當時,正巧大陸之戰剛剛落幕,滿目瘡痍的星羅帝國與兵敗如山倒的日月帝國也好不到哪裡去,財政赤字嚴重、軍隊勢力膨脹、民間民怨沸騰再加上皇室權威下落,戴家和徐家也開始害怕,自己的統治會像天鬥帝國般瓦解。

在斗羅大陸,無論是權利分配還是地區治理,都是建立在貴族政治的基礎上的。說到底,皇室也只不過是一個更龐大一些的家族罷了,不見得是不可替代的。

故而,對於當時的戴家和徐家而言,保證自己家族血脈的延續、穩固自己的統治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戰爭會不會死人,他們並不在乎,畢竟也輪不到他們去送死。至於子民這種東西,來得比金魂幣還要簡單得多,同樣沒什麼好可惜的。

於是,當時的兩國皇帝不謀而合得想到了同一個計策。藉著天鬥帝國內亂擴大戰爭,再次謀劃一場席捲整個大陸的浩蕩戰爭,以藉此機會重新洗牌軍方勢力、轉移內部矛盾。

這種想法雖是飲鴆止渴,但在當時那種動亂時刻,卻是極為簡單有效。

而且,日月帝國無論貴族平民,都迫切地要求一場新的戰爭雪恥;星羅帝國本就崇武,眼下勢力最龐大的又是軍官階層……

有天鬥內鬥的“天時”,再加上兩國的“人和”之利,只要統治者樂意,蓄意圖謀、慫恿鼓動之下,一場新的戰爭幾乎不可避免。至少對於星羅帝國來說確實如此,他們並不像日月帝國那般受到停戰協議的束縛。

但很顯然,這場戰爭計劃甚至連序幕還未曾拉開,就被史萊克學院扼殺在搖籃之中了,星羅帝國的皇室也在強壓之下徹底易主。畢竟,當時的斗羅大陸,再不能支撐一場如此規模的戰爭了。史萊克學院雖不願意牽扯凡俗勢力的鬥爭,但他們也不會放任魂師界僅僅因為幾個家族的私利而出現斷代。

隨後,在史萊克學院的努力斡旋之下,各方利益得以平衡,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大陸政局也趨於穩定。

天魂和鬥靈劃定疆界,以此為基礎各自立國;星羅帝國戴家以皇室凋零、難以為繼之名退位讓賢,原本就在大陸之戰中聲名大盛的許家得償所願取而代之;至於日月帝國,自那位擁有極致之火的海神閣閣主臨死前親自造訪一次後,皇室的傳承武魂也開始由日、月轉變為紫煌滅天龍。

也就是在此背景下,鬥靈帝國只好選定了靈斗城為“陪都”,作為故都蒙難後,帝國的臨時政治中心。而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鬥靈帝國的開國之君對史萊克的調停極為不滿,對“鬥靈”這個國號甚感恥辱,但迫於內外壓力以及自己莫名惡化的身體,也只能作罷。

於是在臨終之際,他頒佈了最後一條旨意,在國號無法更改的情況下,將帝國首都之名鬥靈城改作靈斗城,希望以此警醒後世歷代皇帝,不要忘記收歸舊都、光復天鬥帝國的榮光。

“只可惜四千年滄海桑田,現如今即便是宗室子弟,知道此事的也是寥寥無幾咯。”

一輛華麗的馬車在寬闊的御道上緩緩前行,車身上精美的雕刻和裝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