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靜靜傾聽的吳洪濤突然向王平發難道:“王平,聽了這麼長時間,該發表一下你的看法了吧?\"

王平撓撓頭回答:“戰爭打到現在,我也看不出端倪。在這兒,我既不想當俄粉也不想當烏粉,我想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這個問題。

我也在思考,為什麼對同一件事情,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觀點看法?這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現象呢?\"

已悄悄坐到張倩身旁的陳惠馨突然插話說道:“我認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或者說對同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當年我們每次考試一樣。面對著相同的考題,每個人都根據自已所學得的知識外加經驗,來判斷對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能力不同,對考題的理解力不同,及平時掌握的知識面不同,所取得的答案就不同,那麼最終獲得的分數也不相同。

我想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於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思考判斷。\"

李永樂接話說:“這個比喻十分恰當。因每個人掌握的知識面不一樣,造成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力也就不一樣,才會出現對同一問題有多種答案的情況發生。但最終結果會出現四種形式:

1、答案全部正確,正確率在90%以上,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做到。

2、答案基本正確,正確率在70%一一90%之間,是良好的人,方能達到。

3、答案介於對錯之間,其正確率在30%一一70%之間,其智力介乎平均水平。

4、答案錯誤百出,正確率在0一一30%之間,其認知能力較差。

對於以上出現的這四種情況,雖然有認知方面的差距,但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已看法的權力。每個人發表的看法不同,怎麼分辯對錯?就需要在辯論中,才能找出正確答案。

所以西方有個諺語:我不同意你說話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其道理即是如此\"。

張為榮接話說道:“你這個說法從理論上講,沒有不妥之處。但在俄烏戰爭這個問題上,可能不盡正確。因為戰爭是雙方實力的較量,既有政治、經濟的考量,也有軍事、外交、社會等各方面的考量。透過綜合考慮,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不是嗎?\"

陳惠馨接話說:“從宏觀方面來看,你說得也有道理。但是看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從問題的本質方面著眼。

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和聯絡,也就是說任何事情的變化發展都必須服從或者說遵循一定的邏輯關係。這一點你不反對吧?

張為榮點點頭回答:“對對,我很認同你的這一觀點!

陳惠馨又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事情的本質或者說本源決定著事情的發展走向和最終結局。找對事情的本質才能順乎潮流大勢,才會站對正確的立場。

以這場戰爭為例,其本質怎麼找怎麼判斷呢?還得用古人這句富有智慧的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像公式一樣,可以拿來套用。透過各國對雙方的不同態度,就會一目瞭然,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隊正確的一方,才會順之者昌,逆之則亡。\"

這時吳洪濤接話說:′俄羅斯擁有世界第一的領土,更擁有豐富的物產、礦產資源,戰爭潛力雄厚。它還擁有一億四千萬人口,是烏克蘭人口的三到四倍。它既有鋼鐵洪流,又有速度極快的飛彈,再加上擁有的五代戰機:蘇35、蘇57等強大的軍力。

烏克蘭與它相比是小巫見大巫,獨狼對戰大象,孩童搏擊泰森。即使有北約的幫助加持,烏克蘭的勝算也不大。

儘管俄軍在戰場上,打得比較拉胯。但我感覺就像兩位搏擊的拳師,剛開始有虛有實,有攻有防,都在試探對方的套路。一旦找到對方的弱點和破綻,然後利用自身優勢,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