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性味:甘,微寒

應用:胃陰虛證,熱病傷津證

功效: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用法:煎服,6-12g;鮮品15-30g

歸經:歸胃、腎經

淡竹葉

性味:甘、淡,寒

應用:熱病煩渴,口瘡尿赤

功效:清熱瀉火,除煩,利尿

用法:煎服,6-9g

歸經:歸心、胃、小腸經

杜仲

性味:甘,溫

應用: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用法:煎服,10-15g

歸經:歸肝、腎經

茵陳

性味:苦、辛,微寒

應用:黃疸尿少,溼溫暑溼

功效:清利溼熱,利膽退黃

用法:煎服,6-15g;外用適量

歸經:歸脾、胃、肝、膽經

麥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應用:胃陰虛證,肺陰虛證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用法:煎服,6-12g

歸經:歸心、肺、胃經

紫蘇子

性味:辛,溫

應用:痰壅氣逆,腸燥便秘

功效: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用法:煎服,3-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歸經:歸肺、大腸經

牛蒡子

性味:辛、苦,寒

應用:風熱感冒,麻疹不透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

用法: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腸之性略減

歸經:歸肺、胃經

獨活

性味:辛、苦,微溫

應用:風寒溼痺,少陰頭痛

功效:祛風溼,止痛,解表

用法:煎服,3-9g

歸經:歸腎、膀胱經

青蒿

性味:苦、辛,寒

應用:溫邪傷陰,夜熱早涼

功效: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

用法:煎服,3-10g;鮮品加倍,不宜久煎

歸經:歸肝、膽經

浙貝母

性味:苦,寒

應用:風熱咳嗽,痰熱咳嗽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

用法:煎服,3-10g

歸經:歸肺、心經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應用:水腫尿少,痰飲眩悸

功效: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用法:煎服,10-15g;茯苓皮功擅利水消腫,用量15-30g;茯神寧心安神,用量10-15g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砂仁

性味:辛,溫

應用: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功效:化溼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用法: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3g

歸經:歸脾、胃、腎經

肉豆蔻

性味:辛,溫

應用:脾胃虛寒,久瀉不止

功效: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用法:煎服,3-10g;入丸散服,每次0.5-1g

歸經:歸脾、胃、大腸經

半枝蓮

性味:辛、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