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雙眼,映入劉協眼簾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然而劉協深知,這繁華的表象下,卻暗藏著詭譎的波濤。

初來乍到,劉協便感受到了宮內詭譎的氣氛。漢靈帝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對朝政毫不關心。而真正掌控大漢朝政的,卻是那十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常侍。

皇子劉協雖然年幼,在獲取皇子劉協的記憶中,卻也能感受到這十常侍的可怕。他們個個都是宦官出身,卻比那些世家大族還要富可敵國,權勢滔天。宮中上上下下,無人不對他們卑躬屈膝,戰戰兢兢。

十常侍,這十個掌握朝政的宦官,如同幽靈般在宮中游走,他們的權勢熏天,操縱著漢靈帝的一切決策。

張讓,十常侍之首,面目陰柔,一雙三角眼透著狡詐。他仗著靈帝的寵信,橫行宮中,無惡不作。

趙忠,張讓的同黨,身材矮小,獐頭鼠目。他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深得靈帝歡心。但背地裡他是個陰險毒辣之人,專門負責監督其他宮人。劉協曾親眼看到他把一個犯了錯的宮女活活打死,手段之殘忍,讓劉協這個兩歲的孩子都不寒而慄。

蹇碩,十常侍中最兇殘的一個,身材魁梧,滿臉橫肉。他統領著宮中禁軍,殘暴嗜殺,令人聞之色變。

段珪、曹節和封諝等其餘七常侍,雖不如這三人顯赫,卻也各有手段,在朝中結黨營私,把持著朝廷命脈。

他們盤踞在靈帝身邊,把持著朝政,排除異已,使得朝綱腐敗,民不聊生。皇子劉協雖年幼,卻也明白,十常侍不是好人。

在漢靈帝面前,十常侍諂媚逢迎,阿諛奉承,將靈帝哄得暈頭轉向。他們大肆斂財,貪贓枉法,卻將罪責推到他人身上。

靈帝昏庸無能,沉迷於享樂,對朝政漠不關心。十常侍抓住他的弱點,投其所好,滿足他的慾望。他們安排歌舞昇平,聲色犬馬,讓靈帝流連忘返,沉溺其中。

劉協心想,該從哪裡入手,才能把皇子劉協的玉佩給到一個剛入宮不久的小黃門手裡,又怎麼樣讓他把玉佩帶出宮去。

就在劉協一籌莫展之際,董太后進來看自已的乖孫兒,自皇子劉協生母被何皇后毒死之後,便一直由董太后親自撫養。看著逐漸走近的董太后,心裡有了一個模糊的計劃。

劉協一反常態,沒有像往常一樣,上前喊董太后奶奶。董太后見此,有些不悅,便責問照顧劉協起居的小黃門。劉協見狀,一把撲到董太后懷裡,便開始哭鬧,讓董太后換一批照顧自已的宮女太監,說他們太悶了。董太后雖然對劉協突然說了這麼多平日裡不說的話有些奇怪,但劉協連續的哭鬧讓董太后有些煩躁,又不能與兩歲的劉協計較,便把張讓喊來,說道:“張常侍,給協皇子換一批玩伴,協兒看著他們就不喜歡。”

張讓的三角眼盯著董太后,語氣略顯輕浮地回答道:“是,董太后。”將後字拉得長長的。隨後便告退,下去安排宮女太監去了。

董太后雖心裡不舒服,但也沒辦法,張讓是漢恆帝時期就在的宮內老人,那時就是小黃門,靈帝在位期間,一直對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信任有加,導致宮裡除了靈帝的命令,別的他們都愛答不理。

離去的張讓轉頭就來到一個偏殿,這是他們十常侍的常駐點,看到趙忠在,便把事情和他說了,兩人就盤算著要提前下注了,新換的玩伴裡一定要放些自已的人。待到靈帝駕崩,久居宮裡的劉協雖為幼皇子,但卻比在宮外何皇后所出的劉辯更受靈帝寵愛。若能扶協皇子上位,豈不是又能掌權多些時日?想到這,張讓和趙忠桀桀地笑出來聲,偏殿裡傳來這笑聲頗有些陰森的味道。

很快一批批的太監宮女,送到太后寢宮供劉協選擇,直換到第六批,劉協注意到了其中一個剛入宮的姜恬。姜恬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卻已經能看出與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