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考試正式開始,劉協宣佈了這一輪的題目:\"如何平亂\"。

這個題目立即引起了轟動,尤其是以王元為首的世家子弟們,臉上都露出了喜色。

王元低聲對身邊的同伴說:\"這下可真是天助我們也!平亂之策,我們世家子弟可是耳濡目染多年,豈是那些鄉野村夫能比的?\"

其他世家子弟也紛紛點頭附和,信心滿滿地開始構思。相比之下,平民文人們的表情就顯得有些凝重了。他們雖然也瞭解一些時事,但在軍政大事上的見識確實不如世家子弟。

然而,劉協的目光掃過全場,他知道,真正的才能不僅僅在於見識,更在於思考的深度和對現實的洞察。

王元很快完成了他的策論:

\"平亂之策,首重軍事。當今之計,莫過於集結精兵,由名將統領,以雷霆之勢剿滅叛亂。同時,應加強邊防,防止外敵趁亂入侵。在內政方面,則應嚴懲叛亂分子,以儆效尤。對於戰後重建,可責成地方官員和世家大族共同負責,以其財力物力,安撫民心,重建家園。\"

王元的策論條理清晰,充分展現了他對軍政大事的瞭解。他提出的方案符合傳統的治亂之道,顯示出世家子弟的眼界和見識。

與此同時,其他世家子弟也完成了他們的策論。大多數人的觀點與王元相似,強調武力鎮壓和嚴刑峻法。他們的策論中頻繁引用歷史典故,展示了深厚的學識背景。

然而,平民文人們的策論卻給劉協帶來了驚喜。

李文的策論是這樣的:

\"平亂之策,不僅在於剿,更在於撫。當務之急,固然是平定叛亂,但更重要的是解決導致叛亂的根本問題。首先,應派遣能吏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疾苦,解決民生問題。其次,應推行公平政策,減輕賦稅,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再者,應該大力發展教育,讓更多的平民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提高整體文化水平。只有解決了根本問題,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叛亂再次發生。\"

李文的策論雖然不如世家子弟的華麗,但卻切中要害,顯示出他對民生問題的深刻理解。

張怡(化名張易)的策論則更進一步:

\"平亂之策,當治標更治本。治標者,剿滅叛軍,安定局勢;治本者,解民倒懸,去官府之弊。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軍事方面,應組建精銳部隊,但不可濫殺無辜。對被裹挾入叛軍的百姓,應給予悔改的機會。

二、政治方面,應革除腐敗,選拔賢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讓真正有才能的人參與治理。

三、經濟方面,應推行以工代賑政策,既能安置流民,又可重建家園。同時,應鼓勵農桑,發展商貿,增加百姓收入。

四、文化方面,應大力興辦學堂,讓寒門子弟也有機會接受教育。同時,應該重視道德教化,培養民眾的忠君愛國之心。

五、法律方面,應該制定公平合理的法律,保護百姓權益,懲治貪官汙吏。

唯有標本兼治,才能真正平定叛亂,實現長治久安。\"

張怡的策論全面而深入,不僅考慮到了軍事和政治,還涉及經濟、文化和法律等多個方面,顯示出她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思考。

而元炳的策論讓劉協心中一震。

平亂之策,當治標更治本。治標者,剿滅叛軍,安定局勢;治本者,解民倒懸,去官府之弊。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安撫民心,化敵為友

當今之亂,多因民不聊生而起。叛軍中不乏被裹挾之良民,若一味剿殺,恐失民心。應派遣使者深入叛亂地區,瞭解民眾訴求。對於因生活所迫而從賊者,應給予寬恕和幫助,而非一味鎮壓。可設立招撫營,接納投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