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點損失的彙報擺在了大汗的書案上,此次夜間劫營,兵員陣亡三百多人,負傷五百多人,大多數是劫營初期因為反應不及而傷亡的。除了兵員損失,還損失了二十多輛大車的糧草,三十多匹戰馬,以及六架投石機和三架雲梯車。

雖然看似損失不大,但是斬殺的敵軍數量只有四百多人,交換比接近一比一,所以此次還是北胡吃虧了。

“秦定邦也是個將才。”大汗把文書放在書案上,“能在夜間組織起如此遠距離的迂迴,還能進退有序的,南朝除了秦定邦沒有第二個。”

大汗也是熟知兵事的,他知道夜間組織戰鬥的困難,更遑論有序撤離了,所以自然對秦定邦高看幾分。

“大汗,此人不除,必為我朝大患。”範文柯說道。

“不一定要除掉他。”大汗道,“如果此人能棄暗投明,為我所用呢?”

“大汗說的是,這種人才就應該在大汗帳下聽用,是臣糊塗了。”範文柯說道。

其實範文柯心裡不是這麼想的,雖然南朝為了防止武夫割據亂政,不僅以文制武,而且拼命打壓武官地位,比如武官天然比同級的文官矮一頭,甚至地位地下的文官都能對武官頤指氣使。因此,大多數武官都鬱郁不得志,因此很多武官也沒有鬥志,也有不少歸順北胡的,因為北胡的大汗和貴族們都喜歡武夫。

但並不是所有的武官都這樣,比如秦定邦就是那種能踐行忠君愛國這一理念的,要不然他怎麼當的上樞密副使?而且此次抗擊南朝北伐以及南征,雖然有很多武官投降,但是還有很多武官自盡殉國的,即便是投降的人裡,也有很多是為了給士兵留條活路而被動投降的。

所以,範文柯並不認為秦定邦能歸順大汗。

大名府。

秦定邦次日透過斥候得知,北胡兵員、糧草等損失不大。而且,秦定邦還偵知,指揮這次戰鬥的北胡官員是中書令範文柯。他對這個人沒什麼印象,雖然他久在邊關,熟知胡事,但是也沒聽說過這個人。只是,秦定邦還是感到悲哀,因為很多朝廷百姓為了躲避苛政而逃亡北胡,其中就有少部分是失意計程車人。範文柯應該就是當初逃亡計程車人之一吧,這種文武全才的人不為朝廷所用,居然在北胡大放異彩,真是悲哀。

為何朝廷就留不住人呢?秦定邦不由得在心中喟嘆。

但是沒等秦定邦長吁短嘆,他就收到了緊急軍報,北胡大軍出營搦戰。

秦定邦心裡一驚,立即上城指揮。

他先是看到了滾滾沙塵,沙塵當中是北胡的重騎兵,他們排成多個密集的橫隊,就像一堵堵迅猛突進的鐵牆一樣。

南軍重騎兵也不甘示弱,同樣排成橫隊和北胡重騎兵對沖,但是數量不多,排不了北胡那麼大的縱深,而且也沒有北胡重騎兵密集。

而且秦定邦發現,北胡重騎兵的長矛比南軍的長矛要長上許多,他暗叫不好,立即下令收兵。

但是晚了,因為北胡和南朝的重騎兵鋒線已經撞到了一起。當即,就有不少南朝重騎兵被刺落馬,即便是擋住一擊的,也被後續跟上的北朝重騎兵刺中。北胡重騎兵刺中敵人之後長矛立即脫手,立即抽出馬刀迎戰後面挺著長矛衝上來的南朝重騎兵。

雖然很多北胡重騎兵長矛脫手,由於他們有人多的優勢,所以往往兩三個打一個,所以南朝重騎兵很快便落入下風,再加上又接到了撤退的訊號,只能退走。

南朝重步兵很快就上前,一是接應重騎兵撤退,二是迎擊北胡重騎兵。

但是北胡重騎兵並沒有戀戰,而是撥馬向兩邊,退了回去,因為北胡的重步兵也趕了上來。

北胡重步兵已經按照兵種擺出了多個橫隊,橫隊前排是刀盾手,他們舉著大盾,阻擋南軍射來的箭矢。後面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