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冷得讓人不敢怠慢,那刺骨的寒風就像是找到了宣洩口,肆無忌憚地鑽入被窩,挑戰著人體的耐寒極限。

在這樣的早晨醒來,許連楓不得不苦笑,生活雖不易,卻也充滿了挑戰與趣味,正如他這個被鄰里戲稱為“小流氓”的青年,外表看似玩世不恭,內心卻藏著對家的深深眷戀與守護。

許連楓靜靜地躺在簡陋木床的一角,身體就像是被夜的寒氣滲透,每一寸肌膚都緊繃著,幾乎能感覺到血液流動的滯澀,冷得讓他覺得自已快要變成一塊冰雕了。

他不由得暗暗苦笑,這冬日的寒意,真是連骨頭縫裡都不放過。

他連忙伸手將身旁的被褥拉緊,緊緊裹住自已,同時也輕輕按住了身邊正想要翻騰起身的弟弟。

清晨的靜謐中,許連楓的聲音顯得格外低沉,就像是被夜色染上了一層朦朧,透著幾分疲憊。

“我的老弟,你就別再鬧騰了,爹親手盤的這土炕,咱們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它的脾性,時而不熱,時而又溫度不夠,還總愛偷偷漏風。”

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無奈,又帶著對這份家常瑣碎的淡淡溫情。

大清早的,許連楓只盼望著能有片刻的寧靜,讓疲憊的身體得以休憩。

“大清早的,你消停會兒,別再折騰了,讓哥哥多睡一會兒吧。”

然而,身旁的弟弟似乎並沒有因為這番勸說而有所收斂,反而像是被晨光喚醒了所有的活力,一個靈巧的翻身,聲音裡滿是驚喜與不解,高聲嚷道:

“哥,你回來了?怎麼也不提前說一聲,我好去村口接你啊!”

面對弟弟張風明這股子無邪的熱忱,許連楓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但隨即又被濃濃的倦意淹沒。

張風明雖然與他並無血緣關係,卻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的存在,給這個家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

張風明是許父多年前帶回家的,那時的情形至今仍歷歷在目。

記得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張風明的到來,起初在家中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幾乎要引發一場家庭內部的爭執。

直到許父耐心地解釋,大家才明白,原來張風明是許父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的戰友遺孤。

許父,這位經歷過長征烽火、年僅十幾歲便踏上漫漫長征路的老軍人,後來又作為援朝戰士,在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他的心,早已被戰爭的殘酷與戰友間的情誼深深烙印。

收養張風明,不僅是許父對戰友承諾的兌現,更是他對那段烽火歲月的一種紀念,一種對生命延續的渴望。

每當想到這裡,許連楓的心中總會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既有對父親深深的敬仰,也有對這個家未來充滿希望的溫暖期待。

但此刻,他只願在這難得的平靜中,暫時忘卻一切,沉入夢鄉,哪怕只是短暫的休憩。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月,張風明與許大國共同經歷了戰場的烽火,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然而,命運弄人,當硝煙散盡,再次嘗試聯絡之時,卻驚聞那位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已因塵世瑣事,與伴侶一同驟然離世,只留下一個年僅五歲的幼子——

張風明,在這紛擾世間孤獨無依。

望著那雙無助的眼睛,許大國心中滿是不忍,最終決定將這孩子帶回家中,給予他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許家本就不富裕,一家六口的生活已是緊巴巴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已經讓這個家庭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張風明的到來,無疑給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負擔。

然而,生活雖苦,人心卻暖。

蘇文芳,這位溫柔而堅韌的母親,在得知張風明背後的故事後,沒有絲毫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