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被押送到洛陽的孫安,因為與蘇少雲密謀,私藏罪犯被免官治罪,發配到天水馬場養馬去了。
訊息傳出,洛陽譁然,大秦震動,天下皆驚,楚國卻是一片歡欣。
原本那些罵蘇少雲父子投降叛國的人,紛紛都轉了風向,認為蘇少雲雖然身不由己被俘,但把孫安拉下水,除掉了楚國一個大患,還是心向楚國的。
楚王聽到訊息,也把關押起來的蘇少雲家屬全都釋放,畢竟這都是他的姐姐和外甥,蘇少雲又間接幫了楚國一個大忙,也就藉機把這件事了結了。
與此同時,孫玉陽在江陵也開始整頓孫安的人馬,投降的楚軍重新加以編制,秦軍中除了南陽太守陳韋明之子陳禹之外,其他武將士兵全都裁撤退回,調到南陽境內訓練去了。
對於孫玉陽的做法,大家都認為是為了避嫌,畢竟孫安現在被髮配贖罪,再用他手下的人容易出亂子,乾脆先放到後方去了。
孫安雖然被撤換了,但換了個更為強勢的孫玉陽,開國公可是出了名的好戰者,對楚國的壓力也同樣巨大。
江南大戰在即,烽火連天,而此時的西涼卻一片安定,自從孫玉陽開拓西涼,佔領河西走廊之後,涼州進入了幾十年的安定發展。
在整個涼州,無論文武官員和涼州百姓,對孫玉陽都是敬若神明,甚至有些百姓家中還掛著孫家四將軍的畫像,早晚燒香供奉。
聽說孫玉陽被撤換,涼州不知道多少百姓為之嚎啕痛哭,這讓剛剛來上任的鎮國公尉遲嶂大為震驚。
原來在西涼,百姓只知道有孫玉陽,不知道有秦武宗,這簡直就是個土皇帝啊!但更讓尉遲嶂吃驚的,還是孫玉陽留下的兵馬,他們並不是只忠臣於孫家,而是每個人都知道該效忠於陛下,效忠於大秦。
這就是孫玉陽的可貴之處,民間百姓的推崇他無法控制,但治軍的時候卻格外嚴謹,從不會私設私兵。
尉遲嶂這時候才明白,怪不得三公之中,秦武宗對孫玉陽格外親近,原來不只是孫玉陽的脾氣與秦武宗相近,更因為孫玉陽的一片赤忱。
所以尉遲嶂到西涼上任之後,對政令和官員沒有做任何變動,只是接管了軍隊。
軍中的一切制度也暫時照舊,先讓自己帶來的武將和軍中將領彼此熟悉,加緊訓練儘快融入,以防樓蘭人趁虛而入。
吐谷渾和樓蘭人暗中聯合,有意攻打河西走廊,尉遲嶂也在儘快加緊佈防,涼州除了金城有三萬精兵以外,其他的全都調到河西四郡。
唯一讓他擔心的,還是湟中的鮮卑軍,但秦武宗卻讓他不用管這裡,只需要守好河西四郡即可,不知道他究竟有什麼別的安排。
湟中在金城以西,因為湟水流經這片區域,一直到金城以西的區域,全都成為湟中地區。
這裡曾經是羌人的地盤,後來被強大的鮮卑族佔領,因為是吐谷渾部落為主,將破羌以西的地盤改為吐谷渾,據為己有。
湟水東流,在金城境內向南有一條支流洮河,洮河連隴西郡和狄道,向東通往長安,向南通往漢中、西蜀,是涼州的一大重鎮。
距離天水向西兩百多里,就是渭水源頭,渭水並不算名川大河,但“涇渭分明”這個成語人人皆知,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渭水究竟在哪裡。
渭水之源名叫渭源,這裡群山環繞,位於黃土高原的西部,極為偏僻荒涼,有時候在群山中數百里都看不到人煙,只有來往金城的商隊偶爾出現在山路上。
渭源有首陽山,據說是當年伯夷、叔齊互相讓位出走,最終採食白薇在這裡餓死,埋骨在這座山上。
首陽山上有一座道觀,並不宏偉高大,正北三進的大殿之中,供奉伯夷叔齊像,香火也並不旺盛。
兩旁的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