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魏忠賢的目光下,終於,還是沒有對李復動手,這才有了後來李復回到城樓上的事情。
而李復那種果決勇敢卻又嗜好殺戮的模樣,讓少年天子印象深刻。
既然李復是如此嗜殺之人,在福王面前肯定也不會收斂自己。
如今讓七十萬大軍退卻,他怎麼也不敢相信是這樣的莽夫所為。
至少以他對李復的背景調查來看,控制七十萬人,他還沒有這個能力。
反觀福王,表現得也未免太過平靜了。
他似乎並未有一絲一毫的驚訝,甚至表情看起來就是理所當然。
平靜表示掌控,這樣讓少年天子不得不懷疑,難道福王就是這麼厚的主事者?這個想法在崇禎皇帝的腦海中一閃而過,隨即搖了搖頭。
他叔叔是他這個皇位坐牢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是真的出事的話,他該怎麼辦?自己的皇帝位置坐不坐得穩,如今還未可知呢?如此窩囊,在外被臣子,被叔叔挾持,自己未免也太過廢物了。
他不禁想起許多年前老祖宗也經歷過的事情。
叔叔逼死侄子,改朝換代。
難道在自己這裡也要如此嗎?他心中萬千思緒,但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從來就是如此。
而李復此時跪在殿上,用眼角的餘光看著臺上那孤零零的少年天子。
他不是不能想象對方在想什麼,只不過自己已經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
他想要幫助這個國家再次新生,想讓這個國家的綿延下去,同時也希望這個國家繼續槍打。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他可以控制的。
他如今還沒有那個權勢,也沒有那樣的能力,有些事情還是要少年天子自己應對的。
而很快,崇禎皇帝下定決心對李復說道:“李愛卿,這一次的事情解決的很好,但是七十萬人的去向,你要好好盯著.”
“微臣謹遵聖諭.”
李復拜謝皇帝,這才被允許起身,而福王也隨之起來。
全程雖然一開始李復說是福王的功勞,但是皇帝似乎並未過多在福王身上著墨。
輔王眯了眯眼睛,對於這種區別對待,心下有了些警惕之心。
事情的發展比李復想象的還要順利,而且,如今的他與從前,也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他是錦衣衛,但是這一次他的禁軍統領身份並沒有被解除。
更令人詫異的是,也沒有人敢反對,此時李復如今的身份與規矩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