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高一聲,低一聲……當呂範默然退下,孫策還站在船頭,徵袍迎風鼓漲,如熊熊燃燒的火焰。
孫策當然明白,曹操的威脅遠大於袁紹,他之所以再問呂範,是想聽聽這個時代當局者的見解。
官渡之戰以後,曹操統一北方,實力大增,將來也一定會揮師南下,留給江南的發展時間太少了。
如果能避免袁紹在官渡之戰的悲劇,曹操的壓力會更大,他本身就糧草不足,很可能導致撐不下去戰線崩潰。
但以曹操的韌性,估計更加膨脹的袁紹最終還是會失敗,但只要北方的戰事延續下去,扼制曹操的發展速度,這就足夠了。
孫策現在需要的是發展空間,在他的計劃裡,要拿下荊州,控制整個長江以南區域,以一己之力對抗曹操,而不是什麼孫劉聯盟。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打鐵還需自身硬,亂世之中,最不靠譜的就是盟友。
橫大江以南,割據荊楚,進圖中原!這是孫策和周瑜早就籌謀好的藍圖,所以後來周瑜一直念念不忘要拿回荊州。
這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也是對昔日好友約定的一種執念。
明知道官渡之戰的關鍵在烏巢糧草,但自己卻又無力改變,這讓孫策一籌莫展。
江東和官渡隔著整個中原,淮北也在曹操勢力範圍之內,要想正面干涉戰事鞭長莫及,至於有人說的孫策襲擊許昌,更是無稽之談。
直接給袁紹報信,他顯然是不會當回事的,此時的袁紹,自信遠遠超過遇刺前的孫策。
烏巢的重要性,謀士審配、沮授等人都勸諫提醒過,但袁紹自認為部署萬無一失,信任大將淳于瓊,根本不予理會。
思索之間,人馬已經過江來到北岸,程普將人馬在巢縣屯駐,命官軍多置器械,派兵打探賊軍訊息。
孫策剛剛拿下廬江不到半年,因為所託非人,不得不再次捲土重來,廬江百姓深知孫策兵馬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主動前來投靠報信。
李術叛亂的這幾月時間,為了壯大實力,與廬江的賊人梅乾、雷緒、陳蘭等勾結,劫掠江、淮之間,導致郡縣殘破,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梅雨季節即將結束,馬上就是收割莊稼的時間,如果長此被賊人禍害下去,他們連糧米都沒有了,所以大家都盼望著孫策能夠早日平定廬江之亂。
程普將賊人訊息打探清楚,前來稟告,梅乾在巢湖有賊軍三萬,雷緒佔領襄安,部眾一萬餘,陳蘭有兩萬軍在西部皖縣一帶。
孫策聞言冷笑道:“陳蘭昔日也是袁術手下大將,卻寧可反叛落草為寇,也不願追隨袁術,可見袁術不得人心.”
程普知道孫策與袁術的過節,言道:“袁公路冢中枯骨,卻妄圖自立,豈有不敗之理?只是陳蘭部下多為袁術舊部,都是官兵出身,比普通賊人更加強悍,還需小心對付.”
步騭言道:“那梅乾也不可小覷,此人原本是淮南豪強鄭寶部屬!鄭寶驍勇果敢,為地方所忌憚,部眾大多輕俠狡桀,鄭寶死後,梅乾聚其舊部,也不容小覷.”
孫策微微皺眉,卻又笑道:“以鄭寶之勇,尚被劉子揚以一己之力所殺,這梅乾也不足為慮,那雷緒是什麼來歷?”
步騭看向程普,見他搖頭,知道斥候沒有打探到到雷緒的身份,言道:“此人想必是廬江豪強,趁亂而起,自成勢力.”
孫策略作思索,問道:“諸位以為,這三人之中,誰最好招降?”
孫翊在一旁大聲道:“大哥,幾個區區蟊賊,何須如此麻煩?只需調遣精兵,殺將過去即可,何須如此麻煩?”
呂蒙也抱拳道:“有主公統中兵,吾等為側翼,破賊如犂庭掃穴,誰人敢擋吾軍鋒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