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塞,扼守秦淮河與長江交匯口,地形險固,可以水陸兩軍呼應,易守難攻。
孫翊早就帶兵在此等候,調兵的訊息傳出之後,孫桓也親自帶領兩千人馬前來助戰,由此來表明朱家的態度。
大軍到來,孫翊帶領眾將迎接孫策,眾人會面,孫策又見了幾位江東名將。
石城守將朱治及其子朱然,這朱治與朱桓並非同族,他們是丹陽人,也是最早跟隨孫堅起兵的老將,資歷比黃蓋他們還要老。
朱然可是東吳後期的大將,原名施然,被是朱治收為養子,前幾年與孫權一起讀書,二人相交甚篤。
除此之外還有呂範、陳武、呂蒙、周泰、蔣欽等將,周泰和蔣欽負責掌管水軍,拒守江岸。
此時的呂蒙還只是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其姐夫鄧當去世之後,張昭舉薦呂蒙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接管其部眾。
東吳的每個將領幾乎都有自己的私兵,這也是東吳的一大特色,雖然能夠訓練出精銳,但也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私兵只效忠各世家、各將領,比如這次朱桓雖然帶來兩千人助戰,但他們只會聽令於朱桓一人,孫策只能向朱桓下令。
孫權初掌江東,為了鞏固局勢,籠絡部將,預設了私兵繼承製,最終導致尾大不掉,對軍隊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和指揮權。
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孫權很少親自帶兵打仗,軍中威望遠不如曹操和劉備這些親自打江山的人,出兵之時,只需要選好將領即可。
東吳的四大都督都有直轄的私軍,他們死後的私軍並不是交給孫權,而是留給繼承者或下一任都督,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他們的後代。
孫權其實一直沒能真正掌握過東吳軍權,雖然孫家也有私兵,但在整個江東集團之中,卻沒有絕對的優勢。
孫權長於內政,舉賢任能,在軍事方面卻遠不如孫策,而孫家後期也沒有什麼名將出現,東吳打仗基本上都靠外姓將軍,所以沒有孫策這樣人物的彈壓,私兵制就顯得更加危險。
孫策在原主的記憶之中,也找到幾次想要解除各將私兵的念頭,但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方式,再加上在江東連年用兵,從來沒有停歇過,也抽不出時間來整合。
在原主的觀念之中,只要他對部下坦誠相待,大家肝膽相照,就不會有背叛之事,而且孫策也有著絕對的自信能夠彈壓眾將,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此時的孫策卻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君主,不能完全掌握軍權,完全就是個笑話,即便現在所有人對孫策都十分敬服,這個弊端也要想辦法革除。
略作休整之後,江東大隊人馬渡江北上,由程普、朱桓為先部,周泰蔣欽督水軍,各依隊伍而行。
路上呂範將北方的戰事和廬江形勢向孫策做了詳細稟告,除了劉馥在合淝建城之外,中原正戰事到了關鍵時刻。
袁、曹兩家開戰之後,曹操先擊敗了徐州的劉備,又奇襲白馬,關羽斬殺袁紹部將顏良、文丑,河北軍銳氣受挫。
但袁紹畢竟家底雄厚,雖然初戰失利,但兵力、財力依然絕對佔優,重整兵力南下,進軍陽武,準備南下進攻許都。
曹操在幾次奇襲獲勝之後,集中兵力退守官渡,準備死守對峙,官渡之戰正式開始!孫策負手站立船頭,望著滔滔江水,不由自主想起那句“滾滾長江水東逝水……”心中感慨著,問道:“袁曹兩家即將在官渡對峙,此一戰關乎各家生死,中原歸屬,子衡你怎麼看?”
呂範答道:“據細作來報,袁紹兵力尚在曹操數倍之上,雖折了大將顏良、文丑,但關羽已經得知劉備下落,只恐會離開許昌去河北,若被袁紹所用,將對曹軍大為不利.”
“哦?只憑關雲長一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