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聽得入神,然而此時不便藉助靈網查詢,否則他定要探究其究竟。

“我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可是傳承玉璽,你竟如此鎮定,我心緒都快翻江倒海了!”

“不至於吧!”方陽見他緊張的模樣,有些啞然。

“每個朝代的尺寸皆有差異,如今一寸約3.3寸靈米,而在漢代,一寸大約是2.7-2.8寸靈米。如那曾出土的皇后玉璽,應正好是一寸之規!”

“那所謂方圓四寸作何解?若單面為四寸,史冊記載應是邊長四寸,而非方圓四寸。”

“方圓一詞究竟指何?直徑?半徑?還是邊長?抑或周長?”

“查閱靈文典籍便知其意,《靈文大典》:[方圓]四周之意:此城方圓有四五十里。”

“《當代靈語辭典》:【方圓】指周界長度:方圓幾十裡未見人影。”

“《靈源辭書》:方圓:四周,領域。”

“故方圓可理解為周長四寸,若邊長四寸,則當以方寸形容。”

“正方形玉璽有四邊,每邊一寸,約2.8寸靈米,你看此玉與此尺寸相仿!”

“更重要的是,秦漢時期的玉璽便是如此尺寸,於當時環境而言,亦屬合理!”

陳風聽得一頭霧水!

原來方圓四寸是整體四寸,他原以為單面就有四寸。

實則他忘了,若真一面四寸,豈非巨大無比,比熒幕所見還要大。

陳所長也微微點頭:“依史冊記載,傳承玉璽或許便是這般大小!”

眾人皆愕然!

無論是方陽,還是權威古董專家,皆言此乃玉璽真容,即便心有不甘,他們也只能接受。

玉璽的尺寸已深植人心,突如其來的改觀令他們心中頗有失落。

尤其是目睹其色澤。

有人當即提出疑慮:“傳承玉璽不以和氏璧雕琢而成?為何呈墨綠色,和氏璧應該是白色吧!”

聞言,不少人點頭贊同。

“對啊,我才想起,顏色不對勁!”

“我仍難以置信這就是傳承玉璽!”

“號稱華夏第一國寶,原來如此,頗感失望!”

方陽望著他們惋惜的模樣,無奈搖頭,事實如此。

“傳承玉璽非由和氏璧雕琢,那是傳說!此事不應歸屬文史知識,而是常識問題!”

“諸位先思考一題,戰國時期的玉璧通常厚約一寸靈米,猶如當今一餅圓糕!”

“如何雕刻?如此扁薄之物,如何塑成玉璽,總不能碎了再熔合吧!”

“《羋月傳》看過沒?劇組可能也意識到和氏璧難以制璽,最終造出如糕餅般粗的和氏璧,看得我尷尬症都犯了!”

【人氣】+1+1+1+1....

....

——【哈,我想起來了,當初我還納悶,這也算和氏璧!原來是這樣,怪我當時沒留意,方陽一說,我竟想笑。回頭我得再看一遍,只為一睹‘糕餅’和氏璧。】

——【今日顛覆了我對傳承玉璽的認知,方陽言之有理,我無法反駁,只能說玉璽與我想象相差太大。曾幻想找到傳承玉璽,它必是國家靈博館之首寶,如今感覺它略顯...】

——【我剛才特意檢視和氏璧造型,怎麼看也無法雕刻出玉璽,如此神奇的傳說是如何流傳至今的。虧我還一直以為真是和氏璧雕成的,這些記述歷史的人真不嚴謹。】

——【哈哈,這真是常識問題,關鍵是至今仍有人信,以前我告訴別人傳承玉璽不是用和氏璧做的,他們不信,偏要跟我爭,今天總算有人澄清謠言!】

....

許多人聽過傳承玉璽,但深入瞭解者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