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以訛傳訛,漸漸形成一種說法。
傳承玉璽由和氏璧製成,且甚巨。
其實,方陽先前亦如此認為。
但他信賴系統。
瞥見眾人眼中的期待漸變為失望,方陽搖頭續道。
“至於傳承玉璽所用材質,其實並不神秘。”
“歷代正史文獻皆明確記載,傳承玉璽乃陝西藍田靈玉所制!”
“南朝《宋書》中有載,此宋非宋朝之宋,乃宋齊梁陳之宋,《宋書》言及,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靈玉璽。”
“另,《晉書》記載,又有秦始皇藍田靈玉璽,漢高祖配之,後世名為傳承玉璽。”
“再有,《後漢·光武紀》注引《玉璽譜》載:傳承玉璽乃秦始皇初定天下時所刻,玉出自藍田山,丞相李斯所書,其文云云,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嬰獻之!”
“這些都是正史記載,不僅如此,還有很多記載,我不一一列舉,可以斷定,傳承玉璽即藍田靈玉所制!”
此刻,全場寂靜無聲。
因方陽解析得透徹,連正史都搬了出來,明示傳承玉璽乃藍田靈玉製成。
此刻,他們只能徹底接受現實。
一旁的陳所長驚訝地看著方陽,雖他也知曉相關歷史,但他自認無法像方陽這般條理清晰地表達。
至少,他必須查詢資料確認後才能說得出來。
要知道,他與何院長不同,他是專研古物的學者。
換言之,在古物知識領域,全國無人敢言比他專業。
正因為如此,他更覺方陽非同凡響。
陳風嘆了口氣:“之前的皇后玉璽已讓我驚訝,不料皇帝所用之物亦如此小巧!”
方陽尷尬一笑:“此非皇帝所用!”
“啊?何意!”
陳風再次困惑,周圍的觀眾同樣迷茫。
方陽思索片刻,回答道:“傳承玉璽僅具象徵意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所刻,那在此之前,他用何物,你是否考慮過!”
“這...確實未想過!”
\"六寶印你們可曾聽聞,那是秦漢年間,帝王除卻傳國玉璽外的六枚寶玉印鑑!\"
此言一出,四周眾人無不咋舌。
此事他們何曾知曉?
一直以為帝王只需一枚印鑑便足矣。
豈料尚有六枚隱藏其中。
即便是陳風,亦是首次聞聽此秘。
只因他對歷史的探索尚淺矣。
方陽微微一笑:\"秦漢之時,帝王佩戴的六寶印皆由白玉雕琢而成,其上皆刻有螭龍之形,其作用我先前已述,乃用以封泥蓋印。\"
\"六寶印分別為:一,巡狩寶印,用於冊封領地;二,帝尊寶印,用以賜予諸侯;三,信符寶印,用於調遣兵馬;四,天子巡狩寶印,用於召見大臣;五,天子尊寶印,用於冊封異國君主;六,天子信符寶印,用於祭祀天地神祗。\"
\"此制沿襲至晉、隋,直至唐朝,再增神寶、受命寶,成八寶印!\"
\"故此,傳國玉璽僅是象徵,獨特而獨立!\"
【人氣】+1+1+1+1...
——【哎呀哎呀,我竟然聽得如此專注,若是當年有方陽這樣的老師,我必能考入仙門。首次聽講歷史,竟如此引人入勝,都是我不曾知曉的秘聞。】
——【牛人,我今日定要反覆觀看方老師這段講解,屆時用來炫耀,絕對有效。不信有人會對這個不感興趣,關鍵是他們肯定不知傳國玉璽如此微小,非和氏璧所造,單憑這六寶印,我就夠吹一年的!】
——【我華夏人只知傳國玉璽,誰曾聽說其他寶玉印鑑。想來古時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