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內庫,但內庫的錢是怎麼來的,彼此皆心知肚明。

前朝信奉佛教,道門並不受重視,門中弟子過得甚是清貧;到了本朝,一改氣象,衣著光鮮,身家豐厚,地位更是高人一等。

一個縣城裡大小富戶加在一起,都未必有道觀來的有錢。

別說龍虎山的弟子,就是一個普通道門弟子出去,都備受尊崇,可以橫著走路。

久貧乍富,也就導致了一些意志不堅定的道家弟子貪念叢生,這些年間,各地道門,圈佔田地,索要供奉,甚至欺男霸女的事情屢見不鮮。

而和道教興盛截然相反的是尋常百姓日子越來越艱難,天災頻發,人禍不斷,別看大周表面繁榮昌盛,實則亂象漸生。

儘管周帝這些年疏於朝政,導致吏治腐敗,但偌大的官場中,總歸還是有一些正直的官員,他們一次次上奏要求朝廷嚴懲那些強取豪奪,欺壓良善的道門子弟。

可每一次,他們的奏摺都如同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丁點的水花,久而久之,這些官員也就看懂了周帝的意思,冷了一腔熱血,或憤而辭官,或漸漸麻木,成為尸位素餐中的一員。

但萬事萬物,總會有那麼一個例外,好比山陰縣的郭縣令。

據說這位郭縣令五次會考,次次名落孫山,蹉跎了十幾年的光陰,終於在第六次會考的時候,考中了一個三甲進士,雖然是吊車尾的成績,但好歹榜上有名。

這位郭進士是寒門出身,幼年喪父,寡母為了供他讀書,日夜操勞,但依舊捉襟見肘,付了高昂的私塾費,就沒有了吃飯餬口的錢,之前攢下的積蓄也都沒了。

郭進士見寡母為了供養自己,落得一身的病,甚至連口飽飯也吃不起,幾次萌生退學的打算,都被寡母嚴辭喝止,不許他荒廢學業。

村裡的鄉親都是善良之人,雖然自家也不寬裕,但見郭家窘迫,都儘可能的伸出了援手,你一升我半升。

在眾鄉親接濟下,吃百家飯的郭進士終於考中了秀才,隨後又中了舉人,雖然還沒有正經官身,但家裡的日子總算是好過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