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大營燈火通明,執戈士兵在營柵、崗哨往來警戒,中軍各營各條通道更是戒備森嚴、人頭攢動。
作弄了自家可愛的未婚妻一番,衛鉉神清氣爽,然後在親衛扈從護衛下,策馬前往賀拔允的中軍帥帳。他看著哨兵明暗結合、衛兵遠近搭配的內部部署,心下佩服。
他前世是因為網友戲稱為“西魏之父”的賀拔嶽,這才知道了賀拔允,之後本著好奇之心去查了賀拔允資料。以他的瞭解來說,賀拔允在後世的名氣遠不如他的弟弟賀拔嶽、賀拔勝,但是史書史料每每提到賀拔允之時,內容也是說賀拔允個人戰績功績、個人事蹟,而不是說他恃弟功而榮,所以說他們是一門三雄也不為過。
如今跟活著的賀拔允相處這麼久,衛鉉只能說史上留名的人都不是簡單人物。遠的且不多說,單就賀拔允行軍途中所做的種種安排來看,此人就當得名將之稱。
就拿行軍來說,行軍的速度要拿捏得十分精準。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體弱士兵就會掉隊、強兵的體力也會體力大跌,等全軍將士來到指定地點,已經沒有作戰的力氣了;如果一味講究儲存士兵體力,等到戰場之時,戰爭已經結束了。所以一名出色將軍以最快速度率軍趕到戰場的同時,還要保證全軍將士還有作戰能力。而賀拔允對行軍的速度拿捏的極為精準,他不但按期抵達肆州城,還給了全軍將士恢復體力的足夠時間。
說起來是很簡單,但是裡面蘊含了大量深奧又複雜的兵法技巧、管理學術……一般將軍根本就做不來,此時的衛鉉也做不到,但是他在佩服賀拔允的同時,卻沒有沮喪的將他視作不可超越、只能仰視存在,而是下定決心用功學習,然後將其甩在身後。
當他來到帥帳坐了片刻,爾朱襲和費穆一干主將這才陸陸續續抵達。
高坐上首的賀拔允見人盡數到齊,開口道:“諸位將軍,我依衛將軍之策,派出信使和大量斥候、細作入城,向肆州城軍民宣揚大都督戰勝斛律洛陽事蹟,同時也說我軍是凱旋之師前軍。據斥候細作剛剛射來的數十多韋雲起箭信內容來看:城中軍民歡欣鼓舞,將我們視作凱旋歸來的朝廷之師、正義之義,對我們更是毫無敵意。與此同時,他們對尉賊緊閉城門的舉動十分疑惑、十分不解、十分心寒,甚至還有很多有識之士將尉賊的做法視作心懷不軌、對抗王師。由此可見衛將軍的計策已然成功,成功讓城中軍對尉賊抱有異樣眼光和質疑。”
衛鉉見眾眾不約而同看來,氣定神閒的欠了欠身,極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大俠風範。
功名功績的確應當努力爭取,可是因為爾朱英娥就在不遠處的關係,衛鉉心知眼前眾人既不會也不敢昧了他的功績,所以他也樂得表現出自己的謙虛,而不是誇誇其談的自表己功。
賀拔允看得暗自讚許,這年頭的人十分浮躁、急躁,但有一線功績,往往都要擴大百倍千倍,像衛鉉這麼有大功卻不驕傲的謙虛少年,當世卻是異常的罕見。
他記在心下,然後把目光從淡如止水的衛鉉身上移開,繼續向大家說道:“在軍民盡皆置疑的大勢下,城中軍民盡皆站在我們這邊;而尉賊心懷不軌、自私自利,他現在為了一己之私,竟把凱旋歸來的王師大軍堵在城外,卻是惹來城中軍城盡皆不滿。即便雙方是打將起來,他也不得人心……”
賀拔允話沒說完,便有人出聲打斷:“賀拔將軍,我軍人多勢眾、士氣如虹;尉賊兵力不足四千,又不得人心,不如揮師攻城,一戰而定。”
“將軍,末將附議。”
“將軍,末將附議。”
“……”
一時間,大帳內人聲鼎沸,氣氛熱烈。
冷眼旁觀的衛鉉見著一個二個慷慨激昂、大表忠誠和英勇,不禁暗自冷笑——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