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次的福祉,可以說,只要是琅寧城內的百姓,只要有修煉之法,他們便有機會踏上修行之路,雖不敢保證人人都能成為先天強者,但步入後天之境,應不成問題。

設想一下,那擁有二三十萬人口的城池,全民踏入後天之境,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如今大秦境內的武者數量不過數萬,比例偏低,其他王朝與大秦相差無幾。

然而正是紫氣雲的出現,足以顛覆大秦現有的修煉格局。

假以時日,一旦大秦變得強大,便可以吞併周邊的王朝,壯大自身,不必急於成就皇朝霸業,至少在王朝這一層級,無人膽敢輕易挑釁。

經過一番探討,他們梳理出了以下幾點:

首先,派遣工匠前往琅寧城,擴大城池規模,營建一座皇宮,原有的秦府和城主府均較為適宜,位於城市中心地帶。

其次,昭告天下,宣告大秦遷都之事。

再次,遷都後需著手準備的各項事務,如設立學府、廣佈武道、鼓勵生育等。

這些事項逐一實施,非得耗時三五年,才能見到成效。

可若能成功,必將促使大秦國力更上一層樓。

“建都事宜交由工部全權負責,大秦內外資源,你皆可排程,朕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遷都琅寧城的準備工作。”秦玄真下令道。

這一次,他志在必得。

擔心拖延太久會錯失紫氣雲,時間緊迫,無人知曉紫氣云何時再現,必須儘快做好各項準備。

“請陛下放心,若一切進展順利,三個月後,臣必定督造出一座與舊皇宮毫無二致的新皇宮,若完不成任務,臣甘願領罪受罰。”工部尚書許下承諾。

若僅靠凡人之力,自然無法如此迅速,但有了秦玄真的全力支援,他甚至可以調動軍隊,憑藉武者的力氣,搬運重物輕而易舉,若無此底氣,也不敢立下如此嚴苛的軍令狀。

建造皇宮本身其實相對簡單,關鍵在於擴建琅寧城,加之皇宮規模龐大,需要佔用大片土地,這些都是棘手問題,一旦解決這些問題,皇宮建設便會按計劃推進,實際所需時間並不會太長。

而建造皇宮一事,相信無人敢於拒絕,畢竟在這片疆域之內,皆是秦家的地盤,又有誰敢違逆?還想在大秦立足不成?

況且紫氣雲籠罩範圍廣大,並非固定一處。

次日清晨,一道詔書頒行天下。

大秦即將遷都,新都選址正是近日名聲鵲起的琅寧城。

“就知道那些權柄在握者,定然不會對紫氣雲置若罔聞。”

“想不到,為了紫氣雲,竟然不惜遷都。”

招募工匠並賜予武功秘籍的訊息傳來,激起人們心中的渴望,“我也許有機會成為武者,得去碰碰運氣”。

紫氣雲變革了人們的資質,而遷都之舉,足見秦王朝的宏大志向與包容胸懷。

儘管人們對秦王朝此舉略有驚訝,但在邏輯上卻也合情合理。

首先,王都並非秦氏獨有,欲建立自家都城,其訴求自然無可厚非;其次,紫氣雲的存在成為關鍵,實乃遷都的根本原因所在。

先前的皇太子,傳聞遭驅逐後已早至琅寧城,而今看來,王都遷移至此,與其說是驅逐,不如說是未曾真正離去。

世人奔波勞碌,只為追尋利益;世事紛擾,亦因利益驅動。

數十萬民眾如潮水般湧向琅寧城,此次遷都之舉,無疑為秦王朝注入一股空前的活力。

其中不乏眾多來自各地的能工巧匠,他們在數日後匯聚於此,工部官員親自到民間招募工匠,並迅速展開實地考察與設計繪圖,未作絲毫耽擱,決心在此地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造。

原琅寧城主傅名軒的命運也隨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