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段簡短的總結髮言結束了這場經驗總結座談會。

儘管在技術方面並沒有做出什麼重要的決策,但透過今天的經歷,海軍方面的與會者在一件事情上達成了共識——

有條件的情況下,模擬對抗演習還是得多搞。

在演習中領悟到的東西,要遠比從上、教室裡面學到的東西感受更加真切。

大規模的搞不起,就搞小規模的,比如像今天這樣,用兩架飛機模擬兩個機群。

如果訓練經費實在不夠,甚至可以考慮不出航,就在港口裡面開展。

……

會議結束之後,常浩南正準備離開,卻被楊書玉給叫住了。

“常浩南同志,是吧?”

“年初開會的時候,我聽老丁提起來過你。”

這句話讓前者愣了一下,隨後才反應過來,老丁指的應該是丁高恆。

顯然在今天之前,對方就認識自己。

至於為什麼在剛剛開會的時候沒說起這件事,那就不好去猜了。

不過楊書玉倒也沒在意常浩南的一時出神,而是繼續說道:

“老丁當時跟我說,航空系統有位年輕的同志,不止在技術能力過人,而且對於大局的走向也很有想法。”

擱在剛剛重生那會,要是被這樣地位的人當面稱讚,常浩南肯定還是要激動,乃至頭腦發熱一下的。

不過現在麼……

說實話就是已經習慣了。

畢竟都跟大長老級別的人談笑風生過了,心境已經完全不同。

因此他並沒有做出什麼明顯的回應,因為對方專門把自己留下來說這麼一通,絕對是還有下文。

果然,楊書玉的下一句話直接進入了正題:

“所以,我這裡有一項關於海軍航空兵裝備引進的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

“去年和蘇霍伊那邊談十一號工程的時候,我方捎帶著提出了採購一批蘇27改進型,也就是他們叫做蘇30的多用途戰鬥機的意向,前段時間剛剛簽訂合同,空軍76架,我們24架。”

“籤合同的時候,俄軍方代表應該是有意向我們透露,說可以從現役裝備中抽調一批圖22m3轟炸機,連同kh22反艦導彈一起,低價出售給我們,你覺得這筆交易有沒有必要推進下去?”

顯然,楊書玉在直觀感受過空中力量帶來的壓迫感之後,對於這種遠比轟6d更強的轟炸機有了些許興趣。

而常浩南的關注點卻在另外的地方。

海空軍採購蘇30這件事,儘管和十一號工程在時間上有些重合,但二者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聯絡。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這100架飛機要拖到98年末才籤合同,21世紀初才開始交付,而這一世由於他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時間點提前了將近兩年,應該可以提前不少形成戰鬥力。

飛機倒還是其次,但跟著蘇30一起引進的r77中距彈和kh31空對面導彈確實是好東西,前者的導引頭直接促成了霹靂12的誕生,而後者在國產之後的型號鷹擊91則成為了我軍最主要的戰術空地導彈之一。

至於那些圖22m3麼……

“沒有必要。”

常浩南直接搖了搖頭:

“對於如今的防空系統而言,用轟炸機進行超音速突防的形式早就已經無法構成實際威脅,未來除了像b2那樣有隱身能力的之外,所有轟炸機本質上都會演變成導彈載機,只有航程和載彈量這兩個資料比較重要。”

“而圖22m3的航程大約7000公里,可以掛載3枚kh32導彈,這個資料雖然比我們目前的轟6d強上很多,但如果能轟6做進一步的挖潛改進,應該也能做到類似的水平,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