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飛重量將近30噸,由兩臺j79-ge-17渦噴發動機提供動力。

j79的推力為8100kg,和渦噴14相仿,但自身重量高達1800kg,推重比很低,屬於典型的早期第二代渦噴發動機。

這不就對上了麼!

把一臺小的發動機插進大的機體裡面,這是沒什麼難度的。

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波斯人對這個方案有興趣了。

鍾世宏很快想到了辦法——

沒有需求,那就創造需求。

“關於後面的行程安排,我倒是有個想法,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聽聽看?”

他稍稍轉過身,故作隨意地對那位領隊問道。

毫不意外地,對方欣然同意:

“好啊,畢竟伱們算是專業人士。”

“咱們這些飛機和航發的製造廠,看多了其實都是那麼回事,沒有太大區別,你安排幾個有代表性的參觀一下就可以了,像112廠、172廠之類的。”

這句話雖然夾帶了一些私貨,但說得也確實沒毛病。

於是領隊思索片刻之後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下去。

“空出來的時間,我建議你帶他們去607所、飛航導彈院,還有上滬的航天總公司機電二局看一看,我想他們會很感興趣。”

一番彎彎繞繞之後,鍾世宏總算說出了自己最終想說的。

607所是搞雷達的,最出名的產品是jl10機載火控雷達。

飛航導彈院和機電二局都是搞導彈的。

前者的代表作是鷹擊8反艦導彈,而後者則設計了剛剛完成定型靶試的霹靂11空空導彈。

再加上自己這邊410廠一個負責造發動機的。

波斯人這次過來,顯然就是要對他們的戰鬥機來個更新。

除了對機體和發動機進行延壽和大修之外,恐怕還需要要給an/a9雷達配備新的機載武器。

aim-54雖然射程遠威力大,但這東西的想定作戰目標畢竟只是圖22轟炸機以及其發射的kh22遠端反艦導彈這些幾乎沒什麼機動性的大型飛行器。

在各國,尤其是波斯人的死對頭狗大戶和大衛國都已經進入三代機時代之後,不死鳥就顯得有些過於笨重了。

況且這些從美國進口的導彈也是打一發少一發,剩餘的數量恐怕也已經不太寬裕。

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給f14尋找新的空對空導彈是很順理成章的想法。

而恰好,機電二局的霹靂11和aim7麻雀之間頗有些淵源,相比於俄羅斯那邊的r27,適裝性顯然要好得多。

不過,這些就算能成,好處也落不到410廠身上。

鍾世宏真正的目標是那一百多架f4e戰鬥機。

機齡普遍只有20年左右,波斯空軍的飛行時間又不長,加上氣候乾燥,機體壽命應該還相當充裕,有很大的改裝潛力。

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在推薦行程中加入一個鎬京的172廠——

殲轟7就是這裡生產的。

在之前和常浩南一起,跟430廠的張振華開會時,他記得後者說最近有不少殲轟7正好到了需要中期大修的時間,正在分批返廠進行檢修和升級。

所以去參觀172廠的時候,肯定可以看到殲轟7。

作為一個海灣國家,波斯對於一種空基反艦導彈發射平臺顯然是有需求的,而f14並不能勝任這些任務。

況且把這些重型戰鬥機當寶貝的波斯空軍也不會捨得讓它們去幹這種髒活累活。

直接買飛機當然不可能。

一方面,航程較大的戰鬥轟炸機出口相對比較敏感,售價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