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流暢地佈置任務的常浩南突然停頓了下來。

“等等……”

他一邊喃喃自語一邊重新走到了工作站的顯示器面前,重新打量起螢幕上面的資料來。

幾分鐘後,他重新拿出了鉛筆和筆記本,在身後眾人茫然的目光中開始在上面演算起來。

複雜的數值模擬過程當然是絕無可能用手算出來的,但對數值模擬出來的結果進行後處理,好歹還在人腦可以完成的範圍之內。

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都有一種感覺,就是一道題,尤其是難題,雖然已經做出來了,但是在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依然能夠加深自己的理解。

甚至很多自己解題時沒注意過的細節也會被重新注意到。

常浩南剛剛就進入了這樣的狀態。

靈光一閃之間,他似乎想到了一種更好的開槽方式。

十幾分鍾之後,常浩南停筆。

“師姐,根據冰城工業大學那個課題組的研究,葉片開縫之後,是不是隻有在攻角比較大的情況下才有明顯的效能優勢?”

雖然不知道這是要做什麼,但姚夢娜還是點了點頭。

那篇文章的內容她幾乎已經倒背如流:“在ma=0.4,來流攻角0°的時候,總壓恢復係數相比不開槽只得到了7%的改善,而如果馬赫數增加到ma=0.6,來流攻角0°時開槽葉片的總壓恢復係數反而還變小了大概1%。”

“那就沒錯了。”常浩南興奮地把手中的鉛筆拍在桌上:“同志們,我需要修改一下剛剛佈置的任務!”

說完之後再次來到黑板旁邊。

“這個射流縫的基本原理,是摻混損失與吹除效應進行競爭,當摻混損失更大時,表現為總壓恢復係數下降,反之則表現為提升。”

常浩南說著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的葉片示意圖上稍稍修改了一下,把原來的直線型射流縫改出了兩個彎角。

“我們可以用這種兩段凹凸方向不同的弧線構成一個‘s’型射流縫。”

“s型縫是一個收斂擴張型通道,可以進一步加速氣流,提升射流效果,而且修改之後的氣流進出口方向更加貼近主流方向,還能減小摻混損失。”

下面幾個人目瞪口呆地看著黑板前面的常浩南靠著筆算現場修改設計。

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人的各種神奇操作,但面對此情此景還是會有一種不真實感。

最後還是姚夢娜最先聽懂了她的意思:

“所以這種s型射流縫即便在平飛狀態下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沒錯。”

常浩南自己的語氣中也帶著興奮。

這樣的靈光一閃,在有系統幫忙的情況下當然並不少見。

但這次關於射流縫的研究,沒有被納入到系統生成的專案中。

而且也並非他在重生之前就有所涉獵的領域。

換句話說,完全是靠著常浩南自己能力的提升而出現的。

……

在這樣一次“頓悟”之後,常浩南對渦噴14的改進工作更加得心應手起來。

根據當初的故障分析,喘振誘發的位置在高壓壓氣機的二級轉子葉片上面。

因此他後面的彎掠設計最佳化主要針對的也是總共7級高壓壓氣機的動葉葉柵,對於主要作用是進行來流壓縮的靜葉葉柵並未進行過於複雜的修改。

而恰好,那道神奇的s型射流縫可以被設定在靜葉葉柵上。

這讓兩路並行的分工方式成為了可能。

開發進度*2

於是又過了僅僅半個月,一個幾乎嶄新的渦噴14發動機設計方案終於被呈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雖然由於專案進度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