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業務,像是白俄571航空修理廠之類的地方都可以完成,競爭就很激烈了。

“何必留到後面,我想我們今天就可以開始談。”

……

在有利可圖的米爾濟約耶夫極力撮合之下,華夏和契卡洛夫廠關於目前這10架飛機的相關談判非常順利,甚至都沒需要坐上談判桌,直接在一架伊爾76的機艙裡面就達成了口頭約定。

由於廠裡急著用錢,加上這些飛機對於烏茲別克來說本來也屬於白嫖,完全不涉及研發費用,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情況下,10架飛機打包才要價1.08億美元。

當然,對於這個時代的華夏來說,這已經可以算是一筆驚天大單了。

但如果讓人在閻良的常浩南看到這個價格肯定要直呼離譜。

17年後的2014年,華夏從二毛手裡購買的3架二手伊爾78,單價4500萬美元。

哪怕計算這些年的通貨膨脹率,單價960萬的新機也確實稱得上是清倉甩賣了。

當然,雙方第二天還是辦個了簡短的儀式,把正式合同給定了下來。

畢竟都擔心對方會反悔。

不過,隨後和伊留申集團,以及契卡洛夫廠三方關於新型伊爾76mf運輸機採購的談判,卻是從一開始就進展緩慢。

二手飛機說穿了是過去聯盟的資產,低價賣了也就賣了,但是新機,尤其還是剛剛完成首飛不久,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新機,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洛茲科這邊把飛機單價咬死了定在每架3300萬美元,而且必須在未來10年內至少採購36架。

關於這個數量,懷國莫倒是沒什麼意見,但3300萬美元的單價對於華夏來說還是太高了。

十一號工程總共省下來差不多20億美元,總不能轉手就把一多半都交到伊留申手裡不是?

這可是純正意義上的對外採購,不涉及技術轉讓的。

連續幾天的交鋒下來,雙方都不願意讓步。

於是談判就這麼陷入了僵局。

“要不,我們聯絡一下那位財神爺同志,問問他有沒有什麼看法?”

在第不知道多少輪談判結束之後,梁卓平談笑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