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寒顫。

皇上龍體欠安,又要讓皇上立儲君,這就意味著當面說皇帝命不久矣,是時候尋找下一位繼承人,來穩天下民心,以防不備。

楚治明聽了這大逆不道的話,並沒有龍顏大怒,而是點頭同意道:“嗯,朕恰有此意。讓禮部和吏部準備一下,三日後的大朝會,朕會說這件事。那麼你們覺得七位皇子中,誰有能力做這個儲君?”

朝堂上鴉雀無聲,如果誰在這個時候站錯了立場,那麼在皇位交替之後,官場地位會一退再退,甚至是引來殺身之禍。

楚治明等了許久,整個朝堂還是寂靜無聲,無人回應。

楚治明開口說道:“無妨,朕也有了個定數 。子榮善武;子初善言;子毅善才;子崇善治;子煊善賢;子慶善文;子敬還尚小。朕的評議如何?”

眾位臣子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

群臣在楚治明的話語中找到了蛛絲馬跡,心裡都有了底。

儲君之位風波平靜後,兵部尚書張池德出列班子,說道:“陛下,臣有一喜訊。”

“張尚書說便是。”

“拒北參軍有奏,拒北州那裡出了一名後起之秀,帥才之人,名為梁用疆。此人通馬戰,可步戰,善兵事,且自身是修武人士,境界也尚嘉。拒北參軍希望兵部可以重用之。微臣也認可這位小生,和拒北參軍心意相通,可還需要吏部放話才行,微臣望陛下肯開金口。”

“哦?這種事也還要過問朕,是你們太小題大做了,還是這人的確有過人之處?朕今天也做一做昏君,就准許這件事了。”

等著群臣的大小事務商定完畢後,楚治明提了一事:“朕自己心裡清楚,你們也不敢說。每次朕的耳邊都會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可那長生者也才壽八千,朕命不久矣是已經定了的事,不過朕要說一下,不管以後是誰做了這大武的新皇帝,你們都要盡心輔佐。”

眾臣聽完後,心裡一片唏噓,沒想到楚治明會自己開啟天窗說亮話。

楚治明再次開口說道:“徐聿民。”

“臣在。”徐聿民人老氣未老。

“已經是兩朝重臣了,做三朝元老也有望。朕念你輔君有功、通書有理,教導各皇子也有名,朕封你為上柱國!眾愛卿可有異?”

“無。”

“微臣謝主隆恩!”古稀老沒有跪地領口諭,這是楚治明特許的。

早朝最後,楚治明什麼也沒有說,就起身離開太和殿。

在大武皇帝走後,龍椅旁的宦官再次高聲叫道:“退朝!”

七位皇子也都知道楚治明在朝堂上怎麼評價自己的,除了二皇子楚子初的“善言”有些虛假和沒有評價的小皇子楚子敬以外,其餘皇子的評價都名副其實。

就在當晚,楚治明把七位皇子聚集在書房。

“你們幾兄弟誰想做這大武皇帝,繼承朕的江山社稷?”

七個人中有四個皇子不敢應聲,只有大皇子楚子榮,二皇子楚子初和小皇子楚子敬站了出來,作了應答。

“父皇,兒臣只想去大武邊境,給黎民百姓帶來一片安寧!”說這句話的人,只能是年紀最長的楚子榮。

“嗯,父皇明白了。”

楚子初說道:“父皇,兒臣知道自己是什麼品性,也沒有那個能力做好儲君,九五至尊之位就更不用說了。兒臣不會與眾兄弟爭儲君之位,傷了手足感情。”

“子初啊!父皇第一次見到你這麼懂事,也是知道你會說這些話,所以寡人給了你一個‘善言’。”楚治明沒了以往對楚子初的嚴厲,這是最溫柔最慈祥的一次,也會是最後一次。

“父皇,兒臣還小,不通治國安民平天下之事。這儲君是眾兄長的位置,兒臣無望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