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章風波四起 (第2/5頁)
道無恆etf基金投資 義山停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品性如何?”
徐師名為徐聿民,大武國子監年紀最大,同時名望最深的祭酒。因為徐聿民是兩朝東宮三師之一的太子太保,他的學生——楚治明已經坐上了龍椅,就連如今大武七位皇子也都是他的學生。
“陛下,是想讓微臣當奸臣,還是忠臣?”徐聿民低聲回答說道。
“朕想要能臣,既忠且奸。”
“回陛下,大皇子——楚子榮,一心向武,勞軍戰之事,可做帥才,不可治國;二皇子——楚子初,玩性過重,輕浮急躁,一地之王都做不成;三皇子——楚子毅,穩重保守,卻難有自見,太平藩王,亂世之下,無能之君;四皇子——楚子崇,文武尚嘉,千里治善,一國盛世;五皇子——楚子煊,一世奇才,一時怪才,儲君之資,賢德之人;六皇子——楚子慶,儒將書生,可做大文人,難入官場;七皇子——楚子敬,年紀且小,不知其性。若陛下要立儲君,首在子崇、子煊;次子毅、子榮;後子慶;子初不可;子敬不知。若是首選兩人,只能擇其一,另一人殺或流放。微臣苟言,望陛下慎思。”徐聿民誠實地說道。
“嗯。”徐聿民說的與楚治明心裡想的所差無幾,可他在子崇與子煊之間,更看好前者。
楚治明又丟給徐祭酒一個問題:“七個皇子,有誰能與陵王鬥一鬥?”
徐聿民不加思索就給出了答案:“子崇和子煊兩人其一,還要加上子榮。”徐聿民說完還伸出兩根手指。
“徐師,可有其解?”楚治明震驚又有點不甘與無奈地問道。
“陛下,這只是微臣臆斷,望陛下,治臣妄言之罪。”
“徐師何罪之有,朝堂之上,奸言至多,朝堂之下,誠言實少。你這一番話,才是想朕要聽到的。論賞還沒來得及,怎麼就讓朕治良臣之罪呢?”楚治明擺了擺手。
這雙手可是被徐聿民用戒尺鞭笞過,那時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儲君,方才十六的大皇子楚治明與三皇子楚韋棠嬉戲打鬧。
因為書籍被水打溼,兩位皇子就被才不惑之年卻已經是太師的徐聿民給罰打十下,抄書十篇。
要說如今大武皇帝和廣陵藩王怕過誰,除了先皇,也就只有到了古稀之年的徐聿民。
大武立太子,並不是立嫡為君,吸取了前朝覆滅的緣故,開國至今,都是選賢作儲君。
其實先皇預立的儲君並不是現今的皇帝——楚治明,而是陵王楚韋棠。
不過在先皇駕崩過三日,楚韋棠登基之前,楚治明發動了名震大武的武漢太和宮政變,篡位而上,讓本來屬於自己的陵王封位給了楚韋棠。
在發生武漢太和殿政變這件事之前,楚治明與楚韋棠是九位皇子中關係最好,最融洽的,也是因為這樣,楚治明才沒有對楚韋棠進行趕盡殺絕,而是讓他在大武最南方,牽制大理王朝。
楚治明害怕東窗事發,想要安排好楚子崇與楚子煊之間的關係。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楚治明並不想採用必殺其一的諫言,手心手背都是肉。
楚治明離開了國子監,次日早朝。
朝堂之上,龍椅之上,是命不久矣的皇帝,除階之下,是跪拜的眾臣。
楚治明這次並沒有著急地說出:眾愛卿平身。大武皇帝,坐北朝南,望著南方,遊神四方,過了許久,回了神,才讓眾臣起身。
站在龍椅旁的宦官高聲說了一句:“有事進諫,無事退朝。”
尚書令範繼走出班列,開口道:“稟陛下,臣有言。”
“範尚書,講。”楚治明緩緩開口說道。
“七位皇子除了小皇子未及冠,其餘皇子都已經文韜武略,儲君之位也空懸多時,望陛下慎思立太子。”
這話說完不僅範繼自己膽戰心驚,而且還讓其餘臣子心裡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