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傳遞的慰藉後,朱元璋身上那股濃烈的殺氣逐漸消減,轉向馬皇后,面露一絲苦澀的笑意。
與此同時。
一旁一直默讀奏摺並靜觀其變的太子朱標,這時跨前一步,冷冷發聲道:
“此篇奏疏,字字精華,精準揭示邊疆困境,實行雙方有利,孤倒想知道,諸位有何理由反對?\"\"\"
“太子殿下,互通商貿之法,表面雙贏,實則潛藏危機,若我國百姓全部離鄉背井,導致田地荒蕪,糧食無收,這無疑是在動搖我大明的根本吶!\"\"
聽著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臣激動反駁朱標的話語,坐在下首的竇澈不禁暗暗翻了個白眼。
這簡直是為反對而反對。
哪個大明百姓會傻到放棄自家肥沃的土地,跑去草原啃牛糞。
何況現今北方草原並非豐饒之地,即使是那些隨水源遷徙的小部落,能否熬過下一個冬季都是未知數。
說不定,正是這些小部落依賴互市,才能勉強維持生存。
這些人要麼懵懂無知,看不到互市的益處,只固守陳舊觀念,不願放手。
要麼懷揣私心自慮。
但這些高層的爭論與竇澈無關。
開玩笑,現在能發言的最低也是個三品官員。
像他這樣只能在奉天殿門口坐著的小角色,還不如專心致志地享用菜餚來得實在。
正當竇澈盡情享受桌上的佳餚時,
卻見一根柱子後面,一名手持拂塵的老太監捧著一本厚重的冊子,恭敬謙遜地走到他跟前。
“竇先生,皇上口諭。”
竇澈見到這名老太監,頗為驚訝。
這可是熟面孔,乃是朱元璋身邊的貼身太監之一。
皇上素來不信任宦官,但這趙姓太監卻實實在在侍奉朱元璋近十年。
因此竇澈不敢怠慢,正欲起身,卻被這位趙太監微笑著擺手制止了他的舉動。
\"\"竇先生不必起身,皇上只是讓我帶給您幾句話。”
周圍的人紛紛側目關注。
能在此處就座的,基本都是被朝廷邊緣化的那些人。
如今這個姓竇的竟然引起皇上的注意,不知是福是禍……
而趙太監始終笑容滿面,似乎並未留意竇澈尷尬的表情,躬身稟告道:
“皇上的原話是:你寫的這字是什麼鬼?跟狗爬似的!”
“用朕的字帖好好練字,每天交一萬字的字帖上來。”
竇澈瞪大雙眼。
太過分了!
哪有時間練字?
還要用朱元璋的字帖,他的字寫得真有那麼好嗎?
周圍一群紈絝子弟卻滿臉羨慕。
“皇上御筆親書的字帖啊!”
“你小子今早出門是不是踩到狗屎運了?”
“皇上為何要賜你字帖呢?”
竇澈沒好氣地回應道:
“我怎麼知道?你喜歡就拿去好了。”
竇澈隨手將手中的字帖扔向紈絝們。
此時趙太監急忙手忙腳亂地接住字帖,連手中緊握的拂塵都掉落地上。
看著眼前這位一臉慍色的年輕人,趙太監不禁苦笑。
整個大明朝,恐怕只有這位小爺敢對皇上擺臉色了。
自已這是攬了個什麼樣的差事?
儘管心中無奈,趙太監仍需賠笑,小心翼翼地將字帖撫平整理,放在竇澈桌上,輕聲道:
“竇先生,皇上的恩賜不可推辭,您還是收下吧。”
生怕竇澈再生事端,趙太監匆匆離去。
只剩下竇澈盯著字帖,心頭的好心情瞬間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