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吃素的。他很快就琢磨出了一條妙計,既能把老爹的嚴酷政策改掉,又不會讓人抓到小辮子說他忤逆不孝。他開始大談特談老爹當時搞嚴酷政策的必要性,說這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然後他就把責任都推到了那些貪官汙吏身上,說他們就是靠著嚴酷政策上位的,現在要是改寬鬆了,他們肯定不樂意。這樣一來呢,他既批評了老爹的錯誤,又沒讓人覺得他是在冒犯先帝。
這乾隆皇帝弘曆,真是個機智幽默的人才啊!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推行了“寬大”政策,讓大清國更加富強、更加和諧。
剛剛坐上龍椅三十多天的乾隆皇帝,他可是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他給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這些總理事務的大臣們下了一道諭旨,告訴他們要以寬代嚴。他說的好像唱的一樣,一套一套的。
他說:“治理天下嘛,得找到那個平衡點,這就好比寬和嚴的關係。太寬了得用嚴來調和,太嚴了得用寬來緩和。我們的皇祖康熙爺爺,那真是慈悲為懷,把百姓們照顧得無微不至,讓大家都過得舒服自在。這麼一來,大家都覺得生活甜如蜜,一片繁榮景象。
然後到我皇考雍正那裡,他看到了太寬可能帶來的弊端,所以調整了策略,開始嚴加管理。這可不是亂來哦,他是為了更好地愛護我們的百姓。他的用心和康熙爺爺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國家好。
現在我剛剛接手這皇帝的位子,我得想想怎麼把這兩位爺爺的治國理念結合起來。我要剛柔並濟,既要有康熙爺爺的寬厚,也要有雍正皇帝的嚴謹。我要讓國家既太平又規矩,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乾隆皇帝在這道諭旨裡主要說了三件事。一是誇讚了康熙皇帝的寬大政策多麼多麼好,讓國家繁榮昌盛。二是解釋了雍正皇帝的嚴格是多麼多麼正確,是為了防止過於寬鬆帶來的弊端。三是重點來了,他表示自己要寬嚴並施,要和前面兩位皇帝的政策相輔相成,這樣才是最好的!他還要求那些總理事務的大臣們好好體會他的“寬大居心”和“用寬之意”,要他們振作起來,把他的寬大政策執行得妥妥帖帖的。
五個月過去啦,我們的弘曆皇帝又在幹嘛呢?告訴你們哦,他在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十一日,又給一幫大臣們下了一道諭旨!這可不是普通的諭旨,這是關於雍正年間嚴刻之弊的深入探討。
他說:“你們知道嗎?皇父剛即位那會兒,看到人心不古,大家都翫忽職守,官吏們也不好好幹活,小人們更是無法無天。所以皇父覺得得整整頓,把這些積弊都革除掉。可是呢,你們這些大臣們,誤解了皇父的意思,以為皇父喜歡嚴厲,所以就一味地奉行嚴厲,結果呢,把每件事都搞得刻薄嚴苛,給老百姓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然後他又說:“現在我接手了,我可不想走老路。我要改變這種嚴刻的作風,讓大家都輕鬆點。我要減去那些繁瑣苛刻的規定,讓大家都能好好休息休息。”
這弘曆皇帝真是太可愛了!他就像一個努力改正錯誤的小朋友,希望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弘曆皇帝雖然貴為天子,被億萬臣民尊奉為真命天子,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但要實現這個以寬代嚴的轉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哦!
很多大臣啊,他們習慣了官場的那一套,腦袋裡沒什麼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也不去想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只想著怎麼去“迎合揣摩”皇上的心思。他們覺得在雍正爺那會兒得主打嚴格牌,現在新皇上心軟了,那就得改打寬容牌。這些人啊,為了博取皇上的歡心,甚至故意疏忽職守,弄得亂七八糟的。
還有一些大臣呢,他們擅長玩弄權術,為人苛刻又嚴酷。他們覺得寬容就是放縱,就是墮落,所以呢,他們極力反對這種寬大之治。就像那個貴州平越人王士俊,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