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裡才有餘錢給大家發福利。看來啊,這清朝的皇帝們雖然一個個都挺能省錢,但他們的節儉並不是摳門兒,而是為了更好地給大家謀福利。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七日,乾隆帝在看完新任兩淮鹽政尤拔世的奏摺後,驚得眼鏡都差點掉下來。尤拔世這哥們兒居然說,去年兩淮鹽政普福提出了個建議,說要提前預提戊子綱的引目,並且讓各個鹽商每引繳納三兩銀子,說是為了公共事務。這麼一來,大家一共繳了二十七萬八千兩餘的銀兩給朝廷,存進了運庫。然而,普福在他任職期間花了八萬五千餘兩,現在還有十九萬餘兩躺在運庫裡。尤拔世還特別提到,“請將這些銀兩交由內務府查收”。
乾隆帝一聽,這事兒可大了!他馬上命令軍機大臣去翻檔案,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記錄。結果呢,軍機大臣們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找到相關資料。乾隆帝氣得直拍桌子,說:“這筆錢,鹽政居然從未向我彙報過!私自動用,真是駭人聽聞!”
軍機大臣們也覺得這裡面肯定有問題,於是又去翻了翻戶部的檔案。這一查,果然有問題!他們發現自乾隆十一年開始提引以來,每年都要提引二十萬到四十萬引不等。如果每引繳三兩銀子,那二十年來應該有一千餘萬的銀兩!乾隆帝一聽,覺得這事兒得徹底查清楚。
但是呢,乾隆帝也考慮到這案子已經過去很久了,頭緒肯定特別多。於是他決定讓江蘇巡撫彰寶秘密前往揚州,會同鹽政尤拔世一起詳細清查此事,務必要把真相查個水落石出,不能有絲毫隱瞞。他還特地強調:“你們可別怕麻煩就隨便了事,更不能有什麼徇私舞弊的情況發生!得儘快如實報告給我!”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江蘇巡撫彰寶的奏摺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手上。這彰寶也是個急性子,只用了短短二十二天就查清楚了情況。他報告說,一到揚州就立刻與尤拔世聯手開始調查那個提前預提綱引的事。彰寶氣憤地表示,這明明是個已經上報的事,但有人從中撈取了不少油水,居然還瞞報不報,那些鹽政的人品實在是大有問題!
於是,彰寶把總商們叫來一一審問,還讓他們列出清單。這一查,不得了!這些鹽商們在過去的幾年裡,透過提前預提引共賺了餘利銀一千九十餘萬兩。他們說,這些錢大部分用來辦貢品和應對各種差務了,總共花了四百六十七萬餘兩,但還有六百多萬兩的餘利銀沒有上繳。
彰寶琢磨著,這麼多錢,肯定跟那些鹽政有貓膩。於是他又加大了審訊力度。總商們終於招了,說在乾隆二十六年、三十一年和三十年的綱鹽裡,他們分別給鹽政交了八萬五千九百餘兩、四萬兩和一萬兩的銀子,都是顧蓼懷這個人收的錢。另外,從乾隆十四年開始,他們還為鹽政墊了三千餘兩的貢品錢和二百三十二十兩的如意銀。
彰寶覺得這些商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把他們黃源德等六人的職務給撤了。同時他還要求運使趙之璧暫時停職。這查案的速度和質量都相當高啊!想必那些鹽政們這回是真的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彰寶的這封奏摺,可真是讓整個朝廷都炸開了鍋!因為它一下子戳中了四個大問題,每一個都讓人頭疼得不行。
首先,這一千萬兩銀子的去向可是個大問題。你想啊,這可不是一千八百塊的小數目,而是相當於清政府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這麼多銀子到底哪兒去了?是被誰用了?還是被人貪汙了?這可是個大貪汙案啊,涉及的銀子數量之大,簡直前所未有,必須得查個水落石出,把那些貪汙犯都抓起來嚴懲不貸!
其次,這事兒還牽扯到了皇上。兩淮鹽商的總商說,他們這些年辦貢品和應對各種差務,花了四百六十七萬餘兩銀子。其中,辦貢品是給皇上進獻的,差務嘛,就是皇上南巡和在揚州玩樂的費用。乾隆帝一直都說自己不收貢品、不取於民,那這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