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堅決嚴懲。在他看來,這些佃民就像是一群不聽話的小孩子,需要用嚴厲的手段來管教。

於是,在六年九月份的時候,署江蘇巡撫陳大受向乾隆帝彙報了一件案子:靖江縣有一群團民徐永詳等人,他們帶著摘盡棉花的枝幹,“糾眾赴縣爭察,藉詞報荒,希倖減租”。這些人就像是搞遊行示威一樣,想要透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減租的目的。崇明縣也有“刁佃”,“夥黨挾制該縣縣丞出示減租,當即飭拿審究”。乾隆帝聽了之後非常生氣,批示道:“所見甚正,刁風不可長也。”意思就是說:你說得對,這種不良風氣絕對不能讓它繼續蔓延!

到了六年十一月份,兩江總督那蘇圖又來彙報:靖江、崇明兩縣的刁民們居然還敢罷市脅官,妄希冒賑。這些刁民們就像是鬧事兒的小孩子一樣,以為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那蘇圖已經嚴飭地方官,務必將這些首惡奸棍盡法嚴處。乾隆帝聽了之後非常滿意,批示道:“是,所見甚正。”意思就是說:你說得對,就應該這樣嚴厲地處理這些刁民!

到了七年正月份的時候,那蘇圖再次向乾隆帝彙報:已經拿究崇明、靖江、丹徒、寶應等地的“捏災藉賑、賴租冒鐲、罷市罷官之犯”,現在民風已經肅清,並且分別處理了上江莠民、饑民等問題,恩法並施。乾隆帝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批示道:“所見甚正,妥協為之。”意思就是說:你說得對,就應該這樣恩威並施,讓百姓們知道法律的嚴肅性!

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於治理國家有著非常清晰的理念,他認為必須用嚴厲的手段來維護社會秩序和法律的尊嚴。而那些抗租的佃戶們,就像是調皮搗蛋的小孩子一樣,需要用強有力的手段來管教。

話說啊,乾隆九年的時候,那個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乾隆皇帝弘曆啊,他接到了一份會讓他祖宗十八代都嚇得跳起來的報告。啥報告呢?就是內務府那幫子人,呈上來的一份說要把皇莊的壯丁放出去當老百姓的奏疏。

那個時候啊,內務府的總管大臣就查了,說這些皇莊呢,每個莊頭給官地十八頃,半分莊頭就給九頃。要是順治年間開設的,還有些餘地可以開墾,但要是康熙年間安設的,那官地就只夠數了,有餘地的就少得可憐了。現在啊,各莊的人口越來越多,親丁、壯丁都三萬多了。那些莊頭啊,要應付官差,養家裡的親丁都夠嗆,更別說名下還有那麼多壯丁了,根本養不起啊。而且啊,莊頭們還自己添人口,一到比丁之年,一進丁冊,那就成了官人了。他們又不敢讓這些人去外面謀生,所以這些壯丁啊,就只能坐在家裡挨餓受凍了。還有啊,莊頭們管不住自己的人,經常就有莊頭仗著壯丁鬧事,壯丁又怪莊頭不肯養他們,互相告狀。

內務府的大臣們就想啊,莊頭名下壯丁這麼多,也沒用啊。就像會計司說的那樣,除了莊頭的親生子弟和因為犯罪被髮配的壯丁不用管之外,其他從盛京跟來的、自己添的、投充的、還有無罪被髮配的壯丁裡面呢,如果有莊頭用了很久、對農務有益的、還有那些鰥寡孤獨老幼廢疾的人、就讓莊頭繼續養著。那些還能自己謀生的壯丁呢、就讓莊頭據實陸續呈報、該司呈明、臣等移諮該部、轉交該州縣載入民籍、聽其各謀生計。以後莊頭自己添人口、不準載入丁冊、要賣哪兒去隨便。要是遇到收成不好、就只有莊頭的親丁、還有因為犯罪被髮配的壯丁、以及那些鰥寡孤獨老幼廢疾的人、才能照舊領口糧、其他壯丁一律不準領。

這樣一來呢、不但可以避免他們互相告狀、而且莊頭也沒拖累了、壯丁也能自己謀生了。……

乾隆皇帝看了這個奏疏啊、覺得挺有道理的、就批准了。讓盛京佐領、錦州副都統、熱河總管、還有所有有莊園的地方都照著做。這個做法到底對不對呢?那就得看皇上的英明決策了!

內務府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