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這小子,杖九十,枷號二十五日,他所得的贓錢全部充公。

最搞笑的是松江府管糧通判宋聖選,因為“失察衙役、白役”,被罰俸一年半。這可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一年半的俸祿啊,這得是多大的損失啊!

最後,乾隆帝大筆一揮:“金勝章依擬應絞,著監候,秋後處決。餘如議。”哎呀,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那些違法亂紀的人,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金鼎綬啊,他可是個大大地主,還是個監生,那地位可是高得不得了。而王武京這些人呢,就是那些窮苦的佃農,社會地位和金鼎綬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啊!更別說王武京他們確實欠下了田租,這可是大忌諱。皇上可是說了,佃農欠租,那可是不行的。

但你看這事兒,一出人命案子,那可就不一樣了。那個金勝章把王武京他們鎖在船上,結果他們就被凍餒而死。這時候,乾隆皇帝可就不管你是不是大地主、監生了,他老人家說了:“我把你們都看成是凡人、平民。”就這麼一揮手,把這案子按法律辦了。金勝章這個兇手呢,那就得按法律來,直接給正法了;金鼎綬這地主也得挨板子;那些失察的官員,俸祿也都給扣了。

這事兒還不止這一件呢!其他的主佃爭執案子,乾隆皇帝也是一樣,根據事實、是非,按法律來辦。你瞅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那些刑科題本土地債務類的檔案,五萬八千多件呢!這裡面主佃之間的糾紛,刑部那些人把業主和佃戶都看成是凡人,一律依法辦。乾隆帝看了也覺得沒問題,全都同意了。

你看這事兒,一出人命案子,乾隆帝就把業戶、佃戶都當成凡人來處理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說明他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是非常認真和公正的。

說起這乾隆皇帝,他可是自稱愛恤佃民如赤子啊!那當佃民遇到災害,生活困難的時候,他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了。於是他就下令放銀米,進行賑濟。話說這乾隆四年七月,山東布政使黃叔琳就上奏說,菏澤等六州縣發生水災,已經給賑濟了。但是呢,以前的那個規定啊,佃種之戶因為田主力能照管,所以例行是不給賑濟的。可是這次不一樣啊,被水災禍害的那些人,佃戶佔了一大半。田主們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餘力去照顧佃戶呢?現在正是災民們急需要救援的時候,應該把那些田主無力照顧的佃戶也一起給賑濟了。

乾隆皇帝一聽,覺得這黃叔琳說得有道理啊!於是就批示說:“所見甚是。但須查察明確,使災黎得受實惠,雖費千萬,朕亦不惜。若不能使民受賑恤之益,而徒飽吏胥,則升斗亦不可耳。”意思就是,你說得對,但是得查清楚,讓災民真正得到好處。哪怕花再多的錢,我也願意。但如果只是讓那些貪官汙吏撈好處,那可不行!

你看這乾隆皇帝,雖然有時候有點兒囉嗦,但是他對佃民的關心可是真的。他說要賑濟就真的賑濟,還特意強調要查清楚,別讓災民得不到好處。這樣的皇帝,現在可不好找了!

這劉慥啊,他可是個人才!二十二年七月,他給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摺,說了三個辦法,要撫卹那些貧窮的佃戶。第一個辦法呢,就是以前遇到災荒,官府會給老百姓借耕牛和種子,幫助他們恢復生產。但是呢,這個“佃戶概不準借”,那些業戶,田多的也有二頃以上,他們也不準借。這歸德府下面那些州縣,土地都是瘠薄的,就算有田三五頃的,也還是窮得叮噹響,買不起牛種,然後就只能拋荒了。所以劉慥就想,應該查清楚各縣那些已經拋荒但還能耕的地,如果是鄉紳富戶,就讓他們自己出錢買牛種子給佃戶;如果那田多的大戶其實也窮得叮噹響,那官府就借點“牛具銀兩”給他們,讓他們買牛招佃戶,種子和口糧也借點給他們,然後讓業主去領,到時候還給官府。

第二個辦法呢,就是佃戶種地的所有牛種子啊,都得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