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後來,他又將其父嘎布拉晉為一等公,世襲罔替,這也是對赫舍裡家族的莫大榮譽。

赫舍里氏仙逝的第三天,康熙皇帝親自將她的梓宮遷送至紫禁城西,從那天起一直到二十七日,他幾乎每日都來到梓宮前為皇后舉哀。這種深情厚意,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五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親自將皇后的梓宮送至位於京城北郊沙河的鞏華城,他在那裡駐足默哀良久,直到晚上才返回宮中。兩天後,他又來到這裡緬懷赫舍里氏,這種執著和深情讓人感動。

據統計,從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六月到十二月之間,康熙皇帝曾三十四次來到鞏華城,平均每個月四五次。這種頻繁的探訪和祭奠,足以看出他對赫舍里氏的深深眷戀和思念。

而在赫舍里氏逝世一週年的前一天,康熙皇帝一早就趕到鞏華城,當晚在該處留宿,第二天祭奠後才返回。這種用心和執著,讓人不禁感嘆他對赫舍里氏的深情厚意。

赫舍里氏去世後的三年,康熙皇帝像是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每天都沉浸在對赫舍里氏的懷念中,再也沒有立過皇后。他像是變成了一個孤獨的守墓人,日夜陪伴著赫舍里氏的亡魂。

直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在孝莊太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勉勉強強地冊立了鈕鈷祿氏為第二位皇后。然而,這並沒有改變他的習慣,他依然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正月至七月之間,七次前往鞏華城,像是去赴一個神秘的約會。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至十六年(公元1677年)之間,他更是總共謁了八十次。這四年當中,每年除夕的前一天,康熙皇帝就像是中了邪一樣,風雨無阻地前往鞏華城陪伴赫舍里氏的亡魂,直到日暮時才依依不捨地回來。

尤其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除夕前日,已經有了鈕鈷祿氏皇后的康熙皇帝,依然不顧寒冷,像往常一樣前往鞏華城。那一天,他站在寒風中,望著赫舍里氏的陵寢,彷彿在跟亡妻訴說著什麼。

同年九月十日,僅在二次立後的十幾天後,康熙皇帝依然不顧避諱,親自視察赫舍里氏即將入葬的陵寢,“駕往閱仁孝皇后山陵”。他像是一個盡職盡責的父親,親自為女兒把關,確保她有一個舒適的家。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三月,地宮建成,康熙皇帝親自將赫舍里氏皇后的靈柩送往地宮安放。那一刻,他像是完成了一個重大的使命,終於讓赫舍里氏安息了。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繼位的雍正皇帝又為赫舍里氏皇后上尊諡“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后”。這似乎是對赫舍里氏一生最好的總結,也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雖然歷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康熙皇帝在赫舍里氏死後有多傷心,但這些事實足以證明他對這位結髮妻子的懷念和疼愛。一個正值壯年、擁有眾多嬪妃的皇帝,居然為了一個女人如此瘋狂,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時,清軍在前線戰場上出師不利,整個國家都處於危機之中。康熙皇帝每天忙得像個陀螺,處理各種國事。但他卻總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陪伴赫舍里氏的亡魂。這種對亡妻的深情厚意,真是讓人感動。

康熙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被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連當時出使清朝的朝鮮使者都聽說了他的故事。他們回國後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每王哭沙河宮殯後之所。”意思就是康熙皇帝每天都在哭,連國家大事都不管了。

對於赫舍里氏留下的胤礽,康熙皇帝更是寵愛有加。在皇后的葬禮後不久,他就為胤礽舉行了盛大的冊立儀式,讓他成為皇太子。這不僅是因為胤礽是他的兒子,更是因為他是赫舍里氏留給他的唯一紀念。

康熙皇帝對赫舍里氏的懷念和疼愛,以及對胤礽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