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太皇太后一得知皇后生病,便立刻命令康熙皇帝去探視皇后。

在祖母的催促下,康熙皇帝趕緊前往皇后的寢宮。當他出現在赫舍里氏的面前時,她的病情立刻好轉。夫妻二人久別重逢,很快就驅散了糾纏於赫舍里氏的病魔。

康熙皇帝整整陪了赫舍里氏一天,看到她的身體和精神都大有好轉,他才放心地於初六日凌晨起程前去迎接祖母。

可以看出,赫舍里氏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十分眷戀康熙皇帝,而皇帝對皇后也十分體貼,只要在其身邊都儘可能給予其照顧和愛戀。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像是一首美妙的歌曲,旋律優美、動聽。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十二月,皇后赫舍里氏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皇子,這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因為他是皇帝心愛的皇后所生,所以康熙皇帝欣喜若狂,決定給他取名為“承祜”,寓意著他能夠受到上天的庇佑,健康快樂地成長。

承祜小朋友可是個超級乖巧聰明的孩子,活潑可愛,讓人一見就忍不住愛上他。他的出現讓皇后赫舍里氏在宮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也贏得了孝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更多喜愛。康熙皇帝與皇后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這個小皇子承祜雖然備受眾人矚目和期待,卻並沒有得到神明的特別庇佑。在兩歲半的時候,他竟然不幸病逝了!這個訊息讓康熙皇帝心痛欲絕,情緒低落到了極點。當時他正在赤城湯泉陪孝莊太皇太后療養,聽到這個噩耗後,他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傷。

大臣們看到皇帝這樣難過,多次勸他節哀順變,但是康熙皇帝卻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在這之前,他也曾經歷過幾位皇子、公主的夭折,但都沒有對他產生太大的震動。而承祜的離去,卻讓他格外悲傷。一方面是因為承祜是他的嫡子,出於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他對承祜的期望和感情格外深厚;另一方面是因為承祜是他與愛後赫舍里氏感情的結晶,所以他對小承祜的離去感到格外痛惜。

承祜的夭折對赫舍里氏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她失去了唯一的親生骨肉,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幸運的是,一年多後,皇后再次懷有身孕,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希望。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內外卻亂成了一鍋粥。平西王吳三桂起兵造反,朱三太子楊起隆也在京城舉事,京城內外人心惶惶,百姓們紛紛逃往西山避禍。這可真是熱鬧了,連皇帝都忙得不可開交。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也在福建造反。同年四月,朝廷還把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給處死了。這個時候,皇后赫舍里氏又臨盆在即,這可真是讓人又驚又喜。

此時的赫舍里氏只有二十二歲,正是最佳生育年齡。幾年前她還順利分娩過一次,按理說應該不會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然而,五月初三上午巳時,一個健康的男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他就是皇次子胤礽。可是,皇后赫舍里氏卻因為難產耗盡了全部力氣,最終在申時撒手人寰。

赫舍里氏是清朝皇后中唯一一位因難產去世的皇后,也是逝世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后。看來生孩子這事兒,真的是有風險啊!

僅僅兩個時辰之內,康熙皇帝經歷了再獲皇子的大喜和痛失皇后的大悲,這對他來說就像是坐了一次過山車,心情從高處跌落到谷底。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悲痛之情自是無法言喻。於是,他下令輟朝五日,以示哀悼。

為了表達對皇后的懷念和哀思,康熙皇帝命令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公主王妃以下、二品命婦以上的女性齊聚舉哀二十七日。這可真是壯觀啊,整個朝廷都沉浸在一片悲傷之中。

為了慰藉皇后的在天之靈,康熙皇帝為赫舍裡皇后加諡“仁孝皇后”,這就像是給她的名字鑲上了一顆璀璨的鑽石,讓她在天堂裡也能感受到皇帝的深深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