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分別上奏,遵照朝廷的決策,他們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馬匹和各種必需品,準備將馬匹調往浙江協助救援。然而,總理行營王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江蘇地區人口密度大,土地有限,難以安置和飼養過多的馬匹,因此請求朝廷再考慮減少江蘇地區備用的馬匹數量。同時,他們也建議,既然浙江已經準備了足夠的人夫和什物,原先提議的每十匹馬額外準備一匹的計劃可以相應地減少。乾隆皇帝考慮後,同意了他們的建議。
此外,江寧將軍錫爾和兩江總督黃廷桂還奏請在乾隆皇帝巡幸期間,組織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並預備了一千五百名滿兵和一千五百名漢兵參與操練。考慮到巡幸過程中需要賞賜的錢財,兩江總督黃廷桂還奏請暫時增加江蘇省內的鑄幣數量,以應對資金不足的問題。
為了確保巡幸的順利進行,總理行營王大臣和江浙地區的官員們都在緊張地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一些王公大臣也被指定留在京城處理事務。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巡幸江浙時,莊親王允祿、履親王允祹、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和史貽直被委派在京總理事務。而巡幸過程中的具體安排則由大學士、一等公傅恆負責管理。此後的五次南巡準備工作大體與此相似。
整個籌備過程充滿了各種有趣的小插曲和故事。比如有一次,一位官員因為疏忽大意,誤將乾隆皇帝的御船油漆成了紅色,結果被乾隆皇帝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還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巡幸過程中突然想吃魚,結果發現所帶的食物中沒有魚。隨行官員們急中生智,趕緊派人到附近村莊採購,才滿足了乾隆皇帝的口腹之慾。這些小插曲都為整個巡幸過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色彩。
乾隆皇帝弘曆啊,他是那種特別喜歡模仿的人,尤其喜歡模仿他的皇祖康熙帝玄燁。這不,他聽說康熙帝六巡江浙,他也來湊熱鬧,搞了個六下江南。
第一次呢,是乾隆十六年,那時候他可是興致勃勃的。從正月十三日就急吼吼地離開了京城,結果到了五月初三日,玩得不盡興,又帶著一幫人馬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暢春園。
第二次呢,是乾隆二十二年,這次他學聰明瞭,挑了個冬天去。一月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六日就回到了圓明園,生怕玩太久凍壞了自己。
第三次和第四次呢,都是春天去的。第三次是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四日,第四次是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一日。這兩次啊,他都去了江寧(南京)、蘇州、杭州、揚州這些地方,玩得不亦樂乎。
第五次和第六次呢,都是奉母后前往的。第五次是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九日,最後一次是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三日。這兩次啊,他還去了浙江的海寧縣,算是給自己的行程增加點新鮮感。
這六次巡幸啊,雖然每次都去的地方不一樣,做的事情也五花八門,但大體上呢,都離不開這幾個方面:吃喝玩樂、欣賞風景、祭拜神靈、還有微服私訪什麼的。總之呢,他老人家就是找個理由出去玩兒罷了!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大手筆啊!他老人家一拍腦門兒,說啥都要去江浙地區旅遊一圈,順便還給老百姓減免了錢糧,這可是個大福利啊!
在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日,皇帝大人就發話了:“我要去江浙地區巡遊,看看那裡的風土人情,順便給大家減減稅,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想當年江浙地區可是富得流油啊,這皇帝也是真懂享受,把那地方當成自己的度假勝地了。
然後他就開始琢磨了:這個江浙地區的人吶,都是錢多得花不完的,他們交的稅可都是比別的省多得多了。這積欠的錢糧啊,雖然之前也給過他們緩徵帶徵的機會,但每年新舊都徵,老百姓還是過得緊巴巴的。我這當皇帝的,也得為人民謀福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