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運河纖道,寬得跟咱們皇家的腰帶似的,才七八尺寬。您想想看,那些要用的東西和執事人員,要是都走陸路,那得挖廢多少老百姓的田園啊!
於是呢,喀爾吉善這個狡猾的傢伙就勘定了一條副河,打算讓什物和執事人員都走水路。他還特地提到,御道兩旁本來應該站滿士兵保衛皇上,但浙省運河纖道窄得連站人的地方都沒有。他就想了個辦法,在兩岸的支河汊口各安幾名卡兵,到時候禁止人舟通行。如果實在沒有路的地方,那就不安兵站圍了。這樣一來,兩岸有村鎮居民的地方,就可以讓男女老少都跪伏瞻仰皇上的風采了。
乾隆帝看了喀爾吉善的奏摺後,於十月三十日批示道:“這個喀爾吉善,真是個會過日子的傢伙!他想的這個辦法既省錢又省力,還能讓老百姓少受點罪。嗯,很是妥當之極!好樣的!不過啊,也不用太嚴格了,攔阻人舟的事情就不用太在意了。咱們這次南巡,主要還是要親民、愛民、與民同樂嘛!”看來乾隆皇帝對這個“省錢省力”的南巡方案很是滿意呢!
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總理行營王大臣和碩莊親王允祿等人,向乾隆皇帝呈上了一份關於明春南巡的詳細計劃。這計劃裡啊,包括了所需的兵丁、馬匹、船隻等等一系列瑣碎的事情,簡直就是一份“南巡大作戰”的藍圖啊!
允祿等人在奏摺中這樣寫道:“皇上啊,您南巡的時候,水路隨從的官兵是不是應該酌情減少一些呢?畢竟除了大臣等中途留住和已經欽派的隨從人員外,侍衛還是要分三班的。至於兵丁嘛,原本應該派八旗六百名、健銳營四百名,但是啊,皇上您想想,江浙這一路都是乘船,那些健銳兵好久沒操練了,要是上船了估計都分不清左右了,所以還是別派他們了吧!”
看來允祿等人還是挺會過日子的,連兵丁都要精打細算。他們接著寫道:“等皇上到了江南登舟的時候,各處的官員人數也可以適量減少一些,只要保證差使無誤就行了。其餘的人就都留在河北吧,也讓他們感受一下河北的風土人情。哦對了,還有前鋒、護軍等兵,也可以減派五百名,再加上江寧迎駕的二百名兵,這樣就足夠應付差使了。”
這允祿還真是會打算盤啊,連兵力都要如此精細地調配。不過這也罷了,接下來他們又開始算起馬匹的賬來了:“江浙旱路所需的馬匹呢,除了御馬用船載往之外,隨從人員的官馬就按照康熙時的例子,從地方上取用吧。具體怎麼分配呢?大臣一員用馬五匹,章京侍衛一員馬三匹,護軍、緊要執事人等用馬二匹,其餘的人就每兩人共用三匹馬。這些馬匹就從駐防、綠營官馬、驛馬裡面預備,合計需要六千六百九十多匹馬。”
說到這裡,允祿等人似乎還嫌不夠詳細,又補充道:“那些從徐家渡到直隸廠,從小五臺到平山堂、高旻寺,從蘇州到靈崖、鄧尉、虎丘等地的非緊要差使人員,就都留在船上吧。大約需要備四千匹馬,另外呢,還要每十匹馬多備一匹以防萬一。至於船隻嘛,也不能太多否則就擁擠了。派出的大臣們或者每員給二隻或者一隻船;侍衛官員們就二三人一隻或者四五人一隻;拜唐阿兵丁們就八九人一隻或者十數人一隻。除了裝載物件的便民船二十五隻外還有統計沙飛、馬溜船四百四十隻。”
最後啊允祿等人還不忘關心一下隨行官員的生活起居問題:“那些隨行的官員啊如果在十里以內就可以回船住宿遠一點的呢就可以在附近的寺院或者歇店住宿。但是千萬別去佔住民房啊這可是要影響咱們親民愛民的形象的!還有米糧柴草這些生活必需品呢就派地方官去招商在行營左右公平售買。”
乾隆皇帝看了這份“南巡大作戰”的藍圖後表示很滿意於是就大筆一揮批准了這個計劃。這允祿等人啊還真是會過日子連南巡都能算出這麼一筆精細賬來!
不久,兩江總督黃廷桂和